【细看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035)】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陈列的黄兴在黄花岗起义前致孙中山冯自由的绝命书:
黄兴,原名黄轸,字克强,一字廑午,号庆午、竞武,革命时期化名李有庆、张愚诚、张守正、冈本义一、今村长藏等。湖南省长沙府善化县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的创建者之一,孙中山先生的第一知交。
黄花岗起义的背景
清政府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完全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成了“洋人的朝廷”。中国近代社会两大主要矛盾(即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的焦点都集中在清政府身上。
为了拯救民族危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舞台,革命党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以推翻腐朽的清朝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武装起义。1911年4月爆发的黄花岗起义就是其中的一次。
黄花岗起义的经过
黄花岗起义,又称“辛亥广州起义”“辛亥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是广东光复前影响最大的一次反清武装起义。
1910年11月,孙中山等决定以广东新军为主干,在广州发动起义。随后在香港成立统筹部,在广州越华街小东营5号设总指挥部,赵声、黄兴任正副总指挥;另设秘密据点38处;组织先锋队,初拟500人,后增至800人。
统筹部原定1911年4月13日分兵10路攻城。不料4月8日发生温生才刺杀广州将军孚琦事件,泄漏了起义消息,清军加强戒备并搜捕革命党人,加上香港军械未能及时运到,统筹部被迫推迟起义。
黄兴获悉部分新军即将退伍,于是决定27日起义,并将原计划改为分兵4路发动。因赵声未到广州,改由黄兴任总指挥。
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下午5时半,黄兴率领130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找不到总督张鸣岐,于是焚毁督署后撤出,与清军水师展开激战,复分兵转战城内。因其余3路起义军无所动作,黄兴所部孤军奋战一昼夜后,最终因力量悬殊而失败。
“以勇健开国,而宁静持身”
黄兴自小就饱读诗书,用才高八斗来形容他丝毫不为过。黄兴曾先后入长沙城南书院、武昌两湖学院学习。1902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被两湖总督张之洞选派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宏文学速成师范科。
在留学日本的时期,黄兴广泛接触到了西学,民主革命思想迅速发展,从此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
黄兴为中华民族而鞠躬尽瘁,英年早逝后,蔡锷悲痛地评价道;黄兴“以勇健开国,而宁静持身,贯彻实行,能创作一生者”,就连袁世凯也曾说“黄氏性质直果于行”。
这句林则徐的爱国名言可谓是对黄兴爱国情怀的贴切描述。黄兴为了中华民国的利益,毫不犹豫地将自身生死置之度外。
黄兴一生中领导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中国同盟会成立之后,黄兴几乎无役不与。尤其是黄花岗起义,黄兴率领百余人的敢死队直扑两广总督衙门,与清军发生激烈战斗,他虽然断了两指仍坚持指挥。
黄兴为中华民国的成立做出了巨大贡献,与孙中山并称为开国元勋。无论何时,黄兴总是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重。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黄兴在孙中山被迫交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位置时,没有看出袁世凯的反动本质。他依然乐观地认为“今南北一家,总统得人,民国从此万年,迥非当日比也。吾辈十余年兢兢业业以求者,真正之和平、圆满之幸福。今目的已达,掉臂林泉,所得多矣”。
黄兴并没有意识到一旦革命果实落到袁世凯手中,那么革命目的就不可能真正达到。换句话说,革命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失败的。终于在袁世凯上位仅仅过了几个月,他就开始了篡权专制,对革命党人步步进逼,企图破坏共和制度。这使得国内局势动荡不安。虽然黄兴和孙中山一样都是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但他却仍摆脱不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也正因如此他无法带领中华民族走得更远。
黄兴如同古往今来的众多著名的历史人物一样,他既有自己英勇的一面,又有软弱妥协的一面。值得我们去细细研究。虽然他也有自身的缺点,但他的优点更重要。在那个时代,黄兴不管怎样都可以说是个不可多得的人物。对此,又有谁能否认呢?
由于长期为革命事业而奔波,积劳成疾。1916年10月31日,在上海去世。时年仅42岁。黄兴作为与孙中山并驾齐驱的人物,在黄兴死后,从此国民党内再也没有出现可与孙中山并称的人物。
书如其人
黄兴作为一名革命者,他的性格却不暴躁,而是多有敦厚。说到黄兴的宽厚,有一事可提:他与孙中山为战友,虽有争执,但友谊不断。有反对者发难孙中山,黄兴出面为之挡箭,并且立志:对手虽然强悍,但弟决意为兄挡之。黄兴的宽厚,为凝聚革命力量起到了关键作用,所以孙中山曾经有言:黄兴为革命的关键人物。
后人评价黄兴书法:性格敦厚,笔墨沉稳。书如其人,黄兴书法与性格融合成境,书法形态比较真实地反映了黄兴的心性品质。敦厚的人,喜欢用粗笔厚墨写书法。黄兴书法,粗笔为多,厚墨为胜,行笔非常沉稳,墨色凝重,宽厚心境,一目了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