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相关报道所披露,杭州的三位孤寡老人竟被同一个名叫程友泉的骗子,设局诈骗。其让孤寡老人们通过抵押自己的房产,帮自己“渡过生意上的难关”,或者在过户时设置诸多借口,最终收不到售房款。甚至将老人们的房产 抵债,让老人们欲哭无泪。
现经记者报道此事,据多名受害老人所描述,都将线索引向这个名叫程友泉的人。此人竟可以对着非亲非故的吴姓老人叫“妈妈”,还陪着其到老伴的坟头上烧了两年的纸钱,足可见其行团伙行骗的耐心和布局的精心。碍于此类骗子的作案手法极其特殊,律师都对此类案件还难以定性:
“目前这种行为属于刑事还是民事,暂时还不够明朗。”——某律师事务所的金姓律师所言。
(受骗老人)通过小编们对该报道的梳理不难发现,事件中的受害老人都有以下特点,且非常明显:
一、有房产(这个是重点,也是被骗的必须条件)
二、高龄孤寡老人(无亲人在身边)
三、缺温暖(孤单寂寞)
四、老人不懂法律(其实就算懂,也会被骗子的长期温情所软化)
骗子:程友泉,男,1964年生,临安人,从事装饰行业。他们应属于是团队作案,通过一系列的专业运作,才能设局将老人们的房产 过户或被抵债。这肯定不止是骗这三个老人,骗子们通过大面积撒网。再精心挑选行骗对象,肯定还有其他老人被骗或者正在“入局”的路上。
(受骗老人)骗子的作案手法看似复杂其实非常简单:
一、精心选取作案对象,重点是孤寡老人。(老人家看似无任何利益,但作案前就考察了下手对象是否有房产。)
二、“烧冷灶”长期连续的感情投资(嘘寒问暖,不是亲儿子却好过亲儿子)
三、接着借对方房产证抵押给自己债权人做担保(找借口说自己生意有困难,其实就是演双簧左手倒右手)
四、房产证到手后,骗子“人间蒸发”!
五、此时“债权人”出面(此时却可以,以法律手段逼迫老人家帮其还债,若不还,房产就归“债权人”所有。)
(受骗老人)阮姓老人说:“我离婚多年,女儿跟着老伴生活,所以我长期缺少家的温暖,对程友泉很信任。”而陈姓老人因自己在中介挂牌想将房子卖掉,最后也是被这个叫程友泉的人给将房子骗去。这里面自是有中介的相关人员参与设局的,特别可恶的是,竟将本来已经支付部分房款的40万又使诡计给骗了回去。
我们会发现,其实这三个老人家都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底层老百姓,退休前都有正当的职业,现在也并非患有老年痴呆等影响思考的疾病。按照常人的思考,这些可以拿退休金安稳过日子的老人们的智商会欠费?其中的吴姓老人还是教师,而阮姓老人还曾于196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电子信息专业,退休前从事会计工作。但这个阮姓老人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与钞票打了半辈子的交道,到头来竟又会被人家给骗了。
老人们为何这么好骗?其实突显的是孤寡老人们缺少关爱,非常渴望得到他人的人情关怀。在骗子们以亲人的角色进入到他们的生活中时,任何一个拥有再高的警惕心的人都会软化,何况可以陪着自己一起到老伴的坟头上烧了两年钱纸的人?骗子可以搀扶着行动不便的自己到处走动,散心。三天两头的过来看望自己,爹妈叫的比自己亲儿子还顺口。这些甜言蜜语几个人可以抵挡?骗他们算是下策了,甚至是有不少老人直接心甘情愿的奉送。
此事件中的老人们都算是有一定素养,也并非是贪图小便宜的人,文中的阮姓老人对吃人一碗面都会回请的人又怎会看重骗子的小恩小惠?当然他们欠缺的是有法律意识的淡薄这一因素,但是原因更多的还是对骗子的信任,才给予让骗子可钻的漏洞。骗子通过假意的人情关怀降低了老人家们的警惕性。骗子看透了他们渴求人与人之间的正常温情,把握了他们渴望被别人尊重,渴望得到别人关怀的心理,这些手法以至于让骗子们屡试不爽。
我们不难发现,骗子正是通过与老人“交朋友” 攀亲戚等长线投资,来笼络行骗的对象人。也造成了不好定论“民事”还是“刑事”的定性!这更是骗子的可恶之处。但是再狡猾的骗子始终会难逃法网,只是可怜这些老人们,让他们在老了以后还要体验被人设局欺骗的感觉。
结束语:
随着国民的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的好转,会发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了越来越多的关于老年人的话题,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文中的孤寡老人们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更需要大众的关注。人到老只要身心健康,获得本该有的关怀和照顾就可以了,金钱对他们而言反而可以排在其次了,而这也是老人们被骗的根本原因。大家一定要转告相关的亲人们,远离别有用心的人。我们为人子女的也更加需要多关注自己的长辈,以防止其它骗子的入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