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
如何阅读一本书?

如何阅读一本书?

作者: 大汪志趣 | 来源:发表于2018-07-04 23:59 被阅读0次
图片发自Unsplash

此处的阅读是指为了增进理解力而非为了获得资讯或娱乐。正像舒适区的概念一样,舒适与进步不可兼得。想要增进理解力,你多少得费些功夫,作者的水平多少要比你“高阶”些才能对你有所启发。

因此,并不是每一本书都值得你认真去读,有些书可以浅尝辄止,有些则要生吞活剥,读书要有方法,更要有原则。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原则分享:

1.速读从来都不是真正的阅读,只是筛选

把速读当做一种炫耀,为了速读而速读,忘记了其关键在“读”,这是一种舍本逐末。

速读,只是为了快速了解一本书:这本书想说什么?可读性强不强?论证结构如何安排的?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一个问题:这本书值不值得你继续读下去。没有必不可读的书,哪怕是四大名著。

如何快速了解一本书,确实有些方法,但它是如何筛选而不是如何阅读。就像巷中庭院,你可以通过远观屋檐门庭,可以推开门扉一角,一瞥廊庭楼榭,来推知主人是否是有涵养的富贵之人,但若你想了解房屋的雕龙走凤如何精致,庭院格局如何讲究则必须一步步走进去,慢慢品读。

2.读的精比读的多更重要

霍布斯曾说:“如果我像一般人一样读那么多书,我就跟他们一样愚蠢了。”一个读得很广泛,却读不精的人,与其值得赞美,不如值得同情。读书不是看字,读了10本世界名著,未必就能比手拿一本《故事会》的人更能读懂“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的人生况味。

也如莱克斯.卢瑟所说:有的人从《战争与和平》里也只能看到一个普通的冒险故事。有的人,则能通过阅读口香糖包装纸上的成分来解开宇宙的奥秘。

但读的精并不代表读的慢,当你读的书足够多时,你会发现很多书之间是存在联系的。很多论证是熟悉的素材,很多思维误区只是换个说法。熟悉的知识越多,你读得自然越快,比如作者刚说了一个案例的开头你就知道了结尾。

但是当知识密度、知识难度以及内容对你全新时,你只能慢下来。所以,快慢没有一定之法,快的时候可以一目一十行,慢的时候要对一个关键字反复斟酌。

不过,对于本文所谈的有点难度的书,你应该慢慢读,才能读得更深,就像往往是患有阅读障碍的人对书的理解与吸收才高于常人。

3.好书至少读两遍

一遍如果能轻松读懂全书,那说明这本书很可能你就不应该读。好书很可能是读完很有感触,但总觉得还有些意犹未尽,你和作者之间总有些隐约的东西没说清楚,所以你要读第二遍。在第一遍你画线的地方,总能得到更多的洞见。

第一遍读懂的地方正是给你第二遍读懂那些之前不懂的地方打下基础,而这些不懂的地方其实才是你智力提升的关键,正如香农的信息论所言:一个信息越是充满了不确定性(你看不懂),它就拥有越多的信息量。

4.绝不要为一个不懂的词而停下脚步

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时,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正如上一条所示,第一遍不懂的地方,在第二遍的时候,你对那个地方的了解多少会多一些,但在那之前,你必须先将这本书从头到尾读一遍。

读完一遍,就算只有50%或更少的理解,就算你不重读,你也对一本难度很高的书了解了一半,也比什么都不了解来得要好些。如果你让自己在一碰上困难的地方就停住,最后你可能永远读不完这本书,也真得就对它一无所知了。

5.总是带着问题主动地阅读

你不再是学生时代,为了升学考试而背书。你应该主动些,如果书中自有颜如玉,你应该主动去寻找那个妙龄少女。对于一本书来讲,更有效的读书方式就是带着问题去读,你至少要问这四个问题:总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作者具体说了哪些内容,怎么说的?作者说的都有道理吗?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6.是书在服务你,而不是你在服务书

何帆说“六经注我”,李敖敢于拆书,泰勒.科文对书是“轻易地开始,无情地放弃。”注意力稀缺的年代,你看一眼序言就算对得起那个作者了,没必要觉得既然开始了阅读,那就无论喜欢与否,好坏与否都要尽可能把书读完。对书要有敬畏,但不意味着作者说什么都是对的,你是主人,而不是在书前卑躬屈膝的奴隶。

读书要以自我为中心,一切书皆要为你所用。什么叫有失恭敬?一本书读完还那么干干净净,才是对一本书的不敬。你就没有任何想跟作者说的话?作者就没有任何一句话能打动你?任何戏园,没有掌声雷动的叫好声,都是角儿们的一次失败。

7.笔记是对一本书最大的敬意

读了两遍,你胸中肿胀得不行,你感觉有很多话要说。你在书上作了很多标记,你从蚂蚁的行为想起了自私的基因,从基因的求存想起了达尔文的进化论,从演化联想到了个人的成长模式,想到了企业的生生灭灭不停迭代与重建,想起了宇宙的熵增熵减,最终一切归于热寂。你激动无比,这个时候,你应该把它写下来。

你要感谢作者,他无心的一句话就在你的湖心激起了一点涟漪,形成波澜,这个时候的你和之前的你已经不同了。

正如有一次,王阳明和友人同游南镇,友人指着岩中花树问道:“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王阳明回答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当你因作者的文字产生了灵感,达成了一种深度的共鸣,你已与作者平起平坐,你值得一份敬意。

你身旁坐着那些故去的大家们,你们灵魂激荡,谈笑风生,他们身影渐渐模糊,面目渐渐清晰,原来,他们是你。

以上只是个人读书的一些大体原则,具体方法,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阅读一本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oqu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