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可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语有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注:十月一,是十月又一的意思,也就是十一月。)
据说这种习俗,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而留下的。
张仲景,南阳西鄂人,著有《伤寒杂病论》,可谓是集医家之大成,而祛寒娇耳汤则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
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
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来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
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
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人们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真正心怀黎民苍生之人,我们真的应该怀念他呢!
疫情三年以来,有多少这个专家,那个学者的发过声?其中,又有多少人是“前言不搭后语”,前后观点矛盾的人?
只有心里始终装着普罗大众的人才前后一致,是我们该感念的人。他们能给人们的心灵带来光亮,温暖和激情,能够激发人们体内的勇气和正义。
今日冬至,也是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从这天起,一直到夏至,太阳每天都会离我们更近,白昼将逐日变长。
度过这个最长的黑夜,我们将迎来光明与温暖。
冬至后一天天往前走,阴寒至极而衰,初阳新生而萌。
天地万象在轮回中都将以新的姿态奔流不息,珍重待春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