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枫叶国四年工作小结——设计师成长历程

枫叶国四年工作小结——设计师成长历程

作者: 小F子 | 来源:发表于2020-04-06 09:00 被阅读0次

    2020年对于整个世界,还有个人来说,都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由于疫情的影响,我已经在家待了整整一个月。在打发时间的同时,发现我自己在大学和研究生毕业的时候都写了一份总结,重新读一遍感慨良多。其实这个真的是一个很好的习惯,看一下自己以前的失败与成就,对比一下自己有没有取得进步,再思考一下自己以前和如今的目标,回头看看,一步一步,每一个阶段的自己,那就是人生的轨迹呀。

    2014年8月我踏上多伦多的土地,2016年6月研究生毕业,再到如今,已经将近四个年头。回想一下,这四年发生了很多,从学生转变为社会人,从学校到职场,一切都不一样了。

    这四年,我一共换了三次工作,听起来基本上是一年一换,其实由于疫情影响,第四份工作还没有入职,而且在互联网行业来说,在职场初期,一年跳槽一次并不算是频繁。

    第一份工作

    2016年7月中旬从欧洲旅游回来之后,我还在Kinton拉面打了几个星期工。后来下了决心在加国求职,但时间已经很不充裕,租的房子快要到期,所以匆匆忙忙地找工作。

    第一份工作我找得很艰难,因为错过了很多大公司的校招,再加上自己没有任何公司的实习经验,这样在加拿大是很大的劣势。之前我也说过,在加拿大求职当地的实习经验真的非常重要,上学的时候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到公司实习,哪怕是无薪,那样毕业后找工作会顺利得多。我只有在学校实习的几个项目,所以尽管海投了很多简历,面试邀请是寥寥无几。

    最后一家在多伦多北边的小型电商公司向我伸来了橄榄枝,最开始我还是有点犹豫,因为我一直住在多伦多市中心,搬到郊区生活实在不便,但是眼看房子快到期,时间所剩无几,我最后接受了这家公司的邀请。搬走之前,其实我在那间房子已经住了将近两年,而且房东非常友善,所以还有一点舍不得。咬咬牙,我带着轻便的行李搬到了郊外,从此过上了“与世隔绝”的生活。

    说起来有点惭愧,虽然在国内有一张驾驶证,但是在加拿大我一直没有考驾照,还是去年2019年我才考了笔试G1。所以搬到北边对我来说真的太大挑战了,不会开车没有车在北边简直是灾难,我特意找了一个离公司近的房子,步行大概20分钟,附近也有一些餐厅和咖啡馆,生活还算便利。但是毕竟和市中心路途遥远,单程要巴士转地铁再转巴士将近两个小时。

    9月中旬入职后,我开始了人生的第一份全职工作。

    我的职称虽然是Web Designer网页设计师,但最开始做的工作主要是平面设计,例如设计海报Banner放在公司的电商平台网站上。海报内容主要是宣传商品或是某项折扣活动,和淘宝亚马逊上的海报差不多。工作还是挺有意思的,因为以前在学校的设计只是练习,但这里是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能直接放在网上,还是很有成就感的。做海报的时候最经常和Marketing市场部门的人沟通,几个人一起想创意,然后做好几个版本不断迭代。除了电子海报,我还做过一些印刷品的设计,例如名片,印刷广告,宣传手册,易拉宝等等,依靠在大学时候的学习和实践,我都顺利完成了这些工作,而且在和印刷商打交道的时候学到了很多用色要求和印刷标准的知识。当时公司还有另外一位设计师,貌似是Contractor合约工,她的经验比我丰富很多,教了我很多Production design的知识。在工作的时候我深深感受到,实习真的太重要了!在公司短短一个月,我感觉学到远超过我在大学四年学的关于平面设计的知识。在学校学习的理论为我们打好了审美基础,但是技巧和经验真的是在实践中增长得最快,这句话是老生常谈了,但当时的我实在是感慨良多。

    后来我就开始接触网页设计,包括网站本身的更新维护,还有大型购物活动例如Black Friday,Boxing Day的时候要提前设计活动页面。公司的网页并不是responsive design,所以做Desktop和Mobile两个版本就可以。虽然有过几次网页设计项目的经验,不过和程序员一起合作修改的感觉很新奇,公司用的设计工具相对传统一些,主要是PS,所以还需要手动切图和标注。

    这一份工作我只做了4个月,12月底我就离开了。

    在北边没有车,独自生活实在是太困难了。还记得刚搬到北边时,我问餐厅的老板娘超市在哪里,她热心对我说就在西边直走3分钟就到了。我想了想,问她是开车去吗,她不假思索地说是啊,然后有点尴尬地问,你没有车吗?最后,我一个人慢慢向西走去,那一条公路很直很直,我迎着日落一直走一直走,最后花了将近50分钟,才看到了一家超市的招牌。从此以后每个周末,我都要花来回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步行去超市然后买上一个星期的菜,带回来。塑料袋的带子勒得手生疼,但还是舍不得那8块钱的车费,毕竟刚毕业手头紧,加上搭乘的viva巴士只有半个小时才一班。

    虽然之前也有过动摇,但真正让我下定决心还是那天。

    12月份多伦多北边雪已经下得很大,我从租的房子走去公司大概要20分钟。前晚下完大雪,路上积雪很多很重,虽然公路面上已经有铲雪车清洁干净,但是人行道上基本没动。在北边,没有谁是步行的,所以这100天以来,每次我走在路上都是孤零零一个人,而路上车水马龙,一辆一辆车跑得飞快。这天我在雪中艰难跋涉,好不容易到了红绿灯处,我必须转右到工业区,但是加拿大的红绿灯很多是必须行人按一下灯柱旁边的按钮,行人道的绿灯才会亮,因为行人太少了不想浪费车辆的时间。但是这天的积雪太深了,在灯柱附近的雪几乎到我大腿根部,试了几步没有办法走过去,我只好抱着试试运气的心态等待绿灯,结果绿灯一直没有亮,等了好一会儿我只好闯了红灯。当时的我内心一片恐惧,因为车辆走得很快,我想小跑过去,又怕司机看不清我反而撞上来,一放慢脚步又怕被司机大声鸣喇叭。一边走,一边几乎要落泪,那个时候的自己非常脆弱,这种与世隔绝的孤独折磨着我,晚上无法入睡总是默默流泪。走过了红绿灯之后,因为工业区是条小路,行人道压根没有清理,我只好一直走在车道上,抱着那种恐惧,一直走到公司门口。

    那个周五我提出了辞呈,决定要回多伦多市中心。

    一个人在北边生活,没有车,没有朋友,只有一个不友善的房东,这让我做了裸辞的决定,还没有下一份工的眉目就离开了。

    一个人的Design team

    2016年12月31日,我搬回了多伦多市中心。可笑的是,第二天下一任租客微信告诉我,房东骂骂咧咧说我偷拿了她的灯走,而那盏所有留学生几乎都会买,19块的宜家立灯我已经用了近一年半了,多次搬家让我对拆解重装得心应手,每次拆解后都能完整放进那个盒子里。或许是我的不幸吧,在多伦多我认识了两位中年的香港同胞,每次我都以为身为广东人的我借着粤语优势能和他们搞好关系,但两次我都错了。

    在之前的电商公司虽然我也做了一点UI界面的设计,但是下一份工作我想做更多关于交互设计的工作,最好是在一个组里面。说起来在研究生时代我学习了关于UX design的基本知识,UX design是User Experience Design(中文叫做用户体验设计,一般有一套完整的设计流程,从最初的的用户调研需求整理分析,到原型交互视觉设计,多次测试迭代和最终制作成真正的产品),但是当时的我并不太喜欢,因为我个人很喜欢能自由创作自由表达,用颜色形状画出图案让我觉得更接近于梦想中的创作,但是实际上现在意识做设计都是服务于客户需求,很难有100%的自由。所以毕业之后并没有想着要做UX相关,反而是选择了视觉设计方面的工作。那么为什么我改变了想法呢?这要从我当时的同事W说起。

    W做的是市场营销的工作,一起工作的时候听他提过想通过用户对海报的点击率做AB test决定用哪个海报比较好,而且后来他也提过几次设计最好要从用户中来,要围绕用户的需求来设计而不是自己想当然。我很好奇就和他聊起这个话题,了解到他女朋友在多大读UX design master,去到过Cineplex和Rogers实习,我听后感觉这个行业前景很光明。而且关键是在做了几个月视觉方面设计后,我觉得只要是设计,那必然就是解决问题服务于客户,扎根于现实的东西,那种自由表达自由创作的设计,或许更接近于个人艺术,所以我也就放下了执念,决定跟随时代的潮流。

    互联网大兴,程序员和设计师都很吃香,我在网上复习了相关知识,把纯视觉的项目删掉,加上了一些自己做的交互练习,开始了找工作。虽然第一份工作只有4个月,但是有了经验很不一样,这次找工作我多了很多面试,只是由于没有实际的项目经验,对实际工作流程了解不够多,这次求职并不顺利。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裸辞,而裸辞的压力真的很大。辞职之后我没有任何收入,除去房租生活费手头很紧,更关键的是自己心里的焦虑和紧张,晚上躺在床上脑中的都是一片片质疑自己决定的声音,辞职真的好吗,是不是太轻率了,我还能不能找到工作……而且父母本来并不支持我离开,在传统眼光看来,4个月太短了。而我其实是一个很软弱的人,听到怀疑的声音就会怀疑自己,会想到同龄人都已经走在自己前面,而自己过得很失败,工作也没有……这份经历让我内心成长了很多,不再总是和别人比较,最重要是自己是否取得了进步。很幸运的是,我居然只花了12天就找到了第一份工作,是在一个小型金融公司,由于上一任设计师离职,可能公司急需人,当天就给我发了录用通知,而且第二天马上上班。

    找到工作的我心安定了很多,也重新找了一个住处,生活慢慢稳定下来。

    我在这家公司一共工作了一年零八个月,虽然这是我第二份工作,但我总觉得我的设计生涯真正的启程是在这里。我非常幸运,这家公司给了我很多机会,让我从一个入门者彻底转变为基础设计师。

    我的职称是产品设计师,但是作为公司唯一的设计师,我除了负责公司的几个电子产品的界面设计外,也承担其他所有的设计任务,例如名片宣传册等平面设计,还有电子广告,社交媒体以及官网更新等。这是一家Startup初创公司,15年购买了一项电子货币的专利技术,但是还没有稳定的盈利来源,还在尝试各种应用这项专利的产品。我加入之前公司已经开发了P2P支付的产品,但是运营得不太好,无法扩展市场,所以决定开发新的产品。我承担了两个产品的设计,商户后台管理系统和B2B支付平台。因为我从来没有参与开发的全过程,所以工作的时候我非常兴奋,全程投入,花了很多时间去理解公司的目标以及用户流程,也画了很多的草图,做了很多原型和交互进行不断完善,对于我来说也是将学习的理论转变为实践。

    在这个过程,我的技术得到不断的打磨,由于两个产品都是B2B的网页产品,我对Responsive design有了更深层的认识,还第一次用HTML,CSS和JS为一个产品写了一个landing page。公司对我非常包容,我的上司S是Marketing Manager,他虽然不是设计师,但会从公司的商业角度给我很多建议,同时非常支持我的创新,所以我很快开始接触到Sketch,Zeplin,Invision等新一代的界面设计软件。得到支持的我更加对工作用心,平时参加了很多设计的交流会,还在Medium上分享了很多自己的设计感悟。这个时期的我犹如一片海绵一样,疯狂吸收各种新的知识,公司的氛围也允许我去把不同的新技术应用到实践中,我相信这是我成长得最快的一段时间。2018年初,我接触到了Design system,虽然对公司目前来说尚早,但我花了一些时间做了一个Sketch library,然后整合Branding和Product的设计资源,例如LOGO,Template,Letter head等等,放在一个在内部host的网站上,网站也是自己写的static site,后来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在公司内部资源共享,节省了大量时间。

    随着学习的深入,我慢慢发现公司在用户调研和测试上的缺失。只是我很快明白了,公司还没有稳定的市场,也就是没有稳定的用户,只能相信高层的决策不断探索尝试。而程序和设计花了大量时间做出来的产品,在CEO带到峰会上展示之后,听说开始有很多合作意向,但后来也都慢慢失去了消息。18年中,我提议招聘一个设计实习生来负责一个小型项目,公司同意了,然后我经历了发招聘广告,作为面试官,设计面试题目,发放录用的过程。实习生T之前是做Market research的,对产品的理解很有一套,和他的相处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更多的不足,但同时在公司我看不到更多的可能性,我想知道怎么做调研和测试,而且在做设计时常有一些不理解的东西却无人能点拨,最后我选择了离开。

    我很感谢这家公司,它给了我很多实践的机会,而公司的工作也并不繁重,同事很好相处,上司很支持我,对我也比较看重,只是当时的我很想在一个design team里面工作,想得到更多的design mentorship,所以最后还是离开了。

    除了我的直属上司,一个印度的产品经理小哥V对我影响很大。平时工作很紧密,他花了很多时间讲解一些金融方面的背景知识,让我充分理解这个产品对公司的意义,以及这个产品是如何运作,然后带来可预期的利润。他先于我离职了,当时和我分享了一些感悟,很多都不记得,但有一句印象特别深刻,Don't work only for the money.If your heart tells you should go, you should go. 永远不要只为金钱工作,如果你内心觉得需要离开,那就离开。2018年8月我离开的时候,上司S说如果我将来需要reference的话,他很愿意帮助我。当时的上司对我太好了,让我以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所以很快我就得到了教训。

    低潮和黑洞

    换工作的时候我写了一个Static site放了好几个项目作为我的作品集,这一次有了第二份将近两年的工作,找工作顺利了很多,用了将近两个月后,我拿到了4份录用,可惜有3份都是来自于agency,而我还是想在in house里面打磨自己的技术,所以顺理成章去了那一家金融公司。这次找工作的经历,让我算是入了设计这个圈子了,经历了很多轮面试,体验了一连串的phone interview电话面试,hiring manager interview设计经理面试,design challenge设计练习,presentaion现场作品展示, whiteboarding即兴设计练习……这些对我来说是很大的挑战,但也让我意识到用户体验设计师求职的不易。虽说机会很多,但面试流程太长了,做各种练习题目时间成本也很高,而且求职之前要花很长时间做自己的作品集。满打满算,我已经做了5次作品集了,每换一份工作,必然地要更新自己的作品集,所以做设计师换工作,真的很花时间精力,远远不是一天,一周,甚至一个月能搞定的事情呀。

    而我在开始第三份工作之后,才发现辛苦远远没有结束。如果说在之前公司的经历是一条不断上升然后趋于平缓的抛物线,我的第三份工作绝对是起伏不断然后直直趋于下降的曲线。

    这一家金融公司规模稍大,200多名员工,而且已经被收购,所以不能算是初创公司了。公司里面氛围很好,管理层非常透明,各种财务报表项目指标市场策略等等都是完全公开的,而且我是第一次在一个设计组里工作,有专门的做调研的researcher以及负责内容的UX writer,包括我在内有3个设计师,负责不同产品的设计工作。最开始加入的我很兴奋,自己第一次有设计经理design manager,而且可以和不同的设计师一起工作,感觉很棒!

    但事情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美好。可能是由于换工作之间回了一次国,休息不充分,我迟迟不能适应工作的节奏。另外公司的设计体系有点松散,文件管理很混乱,并没有想象中的工作交接,最开始我和一个设计师在同一个组,后来又去了另外一个组,不知道如何开展工作……更重要的是,由于我是第一次在设计经理下工作,很不习惯,详细就不展开来说了,但是这种种原因导致我在19年初出现了厌恶上班的情绪,开始还可以控制,最多就是回到家总是向当时的男朋友现在的先生吐槽。后来慢慢开始严重,而最后一根稻草是在产品经理与设计经理之间吃力不讨好。

    从18年底开始我加入了一个大型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的项目,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客户都是大型零售商和制造商,有着稳定的客源。而在这里我也第一次参与了用户调研,了解到是如何理解用户使用习惯,挖掘用户需求。我跟着Researcher做了不下三四十次访谈调研,做得多了就发现其实调研也没有那么神秘,只是很多事情不去实践真的没有办法了解。在最开始项目组人不多,一个产品经理,一个QA,两个程序员加上我一个,就五个人。PM名义上是项目管理组长,但他前身是Engineer director,后来升为VP,非常忙碌,所以很多事情的决策权都交到了我们组员上,最开始有点不习惯,但是慢慢会有很强的shared ownership,而且组员之间相处非常自由,大家有什么说什么,从没有发生过矛盾。本来在这个组我做得很开心,但是后面慢慢发现我两个上司之间的理念不太符合,设计希望能各种看重用户需要,什么都要尽善尽美,产品这边认为有些部分需要重视,但其他内部用的部分就随便一弄就可以了,以前并没有经历过这种的我处理起来非常笨拙,基本上是在两方之间来回跑动,而且我生性比较软弱不敢发表意见,最后两方不讨好,迎来的往往是两方的怒气与批评。但其实现在想起来,这种双方的矛盾已经超过了我能解决的范围,这个时候就应该让双方参与达成共识一起解决,就算最后无法解决,那也不是我一人能负责的,做到自己力所能及就好。

    抱着厌恶上班的情绪度过了很长很长一段时间,几乎是从年末开始到8月份,我的抑郁情绪日渐加深,从开始的吐槽,发展到每天晚上下班就像是解脱,想到上班就想哭,而在公司必须强迫自己才能继续正常工作。这种抑郁缠绕着我终日,也最终影响到我的工作。虽然我极力掩饰,但有时候还是无法忍耐,在同事面前哭泣。现在想起来,那段时间是我非常非常灰暗的日子,那种情绪如同黑洞一般,吸走了整个人的生气,仿佛什么也不感兴趣了,周日晚上一到8点想到第二天要去公司,整个人就像绝望的木偶。现在想起来心里还是生疼,特别特别感谢我的先生能在那个时候对我不离不弃,每天听着我的抱怨,陪伴我度过那一段艰难的时光。

    很多人或许会问,为什么不离开呢?对,为什么不离开呢,现在看起来似乎是非常理所当然的答案,可是身在漩涡中的时候是无法旁观者清的。那段时候的我,一是觉得工作还不满一年就离开对职业发展不好,二是总觉得是自己处理得不好,怀疑自己的能力,如果在挫折面前只会逃跑那不更证明自己的软弱吗?4月先生遭遇公司裁员,而求职不甚顺利,到7月底才上岗,但由于我的精神状态不好,先生曾多次主动表示要撑起家庭,让我干脆地离开好好调养,只是我无法过自己那一关,或许是之前裸辞的经历让我害怕,或许是内心的虚荣心作祟,总觉得除了不开心这一点公司一切都好,没有辞职的理由。曾想过换工作,但精神状态如此不好的我,面试如何能发挥得好呢? 

    当时的我似乎是死脑筋,撞破南墙一样日日夜夜折磨着自己,最后终于到极限,八月份我感觉自己坚持不下去了,本来已经准备离职,但后来公司愿意让我请五周的无薪假,我回国在家里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猛然就想通了。

    而这整件事情给我的教训就是,工作上的起起落落很正常,而this is only a job!这只不过是一份工作,比得上自己的健康,家庭重要吗?真的不需要太过在意一份工作,工作哪里都有,应该做到像毛主席说的,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初出社会的我在之前的工作并没有遇到太多冲突,接受不了很正常,但是无谓的坚持有时候真的要不得。

    回到公司的我继续参加原来的大项目,最后10月份公司上线了这个信息管理系统,收到不少好评。而得到用户反馈的时候,就让我有作为设计师深深的自豪感。在这家公司度过的时间,虽然大部分是低潮,但是我还是学习到很多重要的东西,两名设计师同事无论是为人还是处事都比我成熟很多,教会了我很多设计技巧以及是soft skills软性技能,尤其是stakehold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而我在这里接触到Axure这个做原型的工具,能开始做比较复杂的交互,公司有自己的design system而且是有working code base,所以我也学会了很多怎么设计一个UI组件。当然更重要的是,经历了大型项目从开发到上线整个流程,我终于学到了我最想了解的调研和测试,受益匪浅。

    我在这家公司一共工作了一年零七个月。我特别感谢公司能给我机会去休息重返职场,在回来之后我慢慢发现下一步我很想学习如何在设计上应用数据,而目前公司并不能给我这个机会,所以我决定离开。这里的前辈教给我很多东西,而我也交到几个好朋友,特别是同一个项目组的R还在我和先生在city hall领证的时候帮忙拍了照片。几个公司的朋友一直给我很多支持,12月的时候,同组的lead A先行离开了,在他离开的时候,我曾向他说过自己的烦恼,他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You can do anything, you don't need anybody's permission你可以做任何事,你不需要得到任何人的许可。那一瞬,我沉默了,所有准备好的所有说辞,我突然觉得没有必要了,那一句话直击我的心灵,真的,其实最终做决定的就是我,只要是自己做的决定,不需要任何人的允许。他人只能给我建议,但是最终如何做,是自己的事情,别人或许可以加以评论,但并不能改变事实。另一句话,他说There‘s no best choice没有最好的选择,每一个选择,都有遗憾,而人只能朝着自己决定的方向,继续向前,继续去努力。

    在这里工作的这段时光,每次回想起来我都有一种复杂的心情,虽然经历很痛苦,但是我觉得我很幸运能在职场初期遇到这些挑战,早点得到教训,那就不会铸成大错。

    离职后我决定去一家大型企业,因为有机会可以和不同的设计师做同一个项目,感觉是很新鲜的体验,而且在相对成熟的企业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数据分析。可惜是因为疫情影响,能否顺利入职现在也不清楚,希望能顺顺利利啦~

    花艺设计师

    不知不觉写了好长,最后想一想,还是加入了花艺这个部分。

    在请无薪假休息之前,我就兴起了学习花艺的念头,当然当时主要是为了减压。作为设计师,工作整天对着电脑,在家放松休息也是看电影追剧刷手机,整天对着电子产品精神很难放松下来,后来打算找点能够动手的东西。我去工作室参加了两个workshop,发现自己在插花的时候非常放松,是的呢,不管是做什么,设计也是为客户服务,但是插花给自己的时候是完全自由的,而且也不像画画那样需要很高的技巧,鲜花不管如何插都很好看:)8月份我和先生在市政厅领证的时候,自己亲手做了花环和新娘手捧,看着自己做出来的花,心情太美好啦!

    于是,我在回国休假的时候去上海上了花艺的培训班,发现做花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诚然插花的过程很享受很梦幻,可是前期购买花材,运输,还有之后处理花材,每天清洗花器,换水消毒,修剪……这种养护花的过程就不那么美妙了,完全是体力劳动呀!但是,自己真的是在插花的时候能感到一种心灵的平静。

    回来多伦多之后自己在家尝试着每周做一个作品,也卖过一些花,最终觉得比起零售来说,做婚礼和活动的花艺设计更加有趣和富有挑战性。很自豪的是在得到在一家工作室做实习,参与过婚礼设计的机会,自己也帮朋友布置了求婚的花艺,3月本来也是预定要去工作室帮忙的,但是疫情影响只好无限期延期,希望能尽快恢复!

    虽然花艺不是我的正式工作,但是在插花的时候我真的很开心,而且花艺的设计也是一种设计,目前我插花更多是考虑自己的喜好,但如果做真正的商业插花也和设计一样,是要植根于客户市场需求的。

    我在Instagram有花艺账号,不过好久没更新,欢迎大家关注我@jyflto!

    最后

    这篇总结写着写着就成为流水账,看起来已经不像总结,更像是一篇关于近四年来我的工作历程的记录。回想起来,这四年有高有低,而且我很庆幸自己能重新起步,最后想分享几点个人的领悟反思。

    1.身体和精神健康最重要

    这次疫情应该让很多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了,但是对我来说真的是一次教训。无论任何时候,自己的健康是最重要的,很多事情错过了还可以从头再来,只有一样东西无法挽回,那就是生命健康。

    2. 接受自己

    有些事情我们做不好,有些人我们无法相处好,有些东西我们不喜欢,但这就是我们自己。

    最初来加,和很多留学生一样,我想过要多和外国友人交流,但事实是,到现在我的主要生活圈子还是华人圈,我不喜欢看英剧美剧,我喜欢看日本动漫,我喜欢吃中国菜。以前的我会觉得,要是不融入这里的社会,我不就白白出来了吗?但这几年的生活让我懂得,这就是我喜欢的生活,在华人圈子里是我喜欢的生活方式,你可以说我没有walk out of my comfort zone走出舒适区,但是我觉得在华人圈并不代表我没有融入这里,为什么一定整天和外国人打成一片才是融入呢?无论英语说得多好,不同的成长文化背景终是有代沟的。而认识到这点,接受我自己,我觉得放下了心头的一块大石。每个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或许对于一些人来说,这是失败的,但合适的,就是最好的。

    3. 人生有无限可能,重要是找准自己的目标

    我曾提过我喜欢多伦多的一点是那种不受非议的自由,在这里我看到太多可能性,同事有很多转换职业的,从市场部高层换成设计的,或是生物学博士改行敲代码,有仅有高中学历的程序员经理,也有年近四十的法律实习生……或许是国情原因,我感觉到这里的人有一种勇气,一种可以随时开始新生活的勇气,而我深深为此触动,很多时候我们因为读了某个专业就觉得自己要从事这个行业一辈子……其实并不是,每个阶段自己或许有不同的爱好,而自身也是处于不停的动态变化之中,不要让过去束缚了自己,人生依旧有无限可能。而我们需要的,就是找准自己的目标。

    有时候埋头于奋斗,但你还记得这些奋斗是为了什么吗?问一问自己,最初的目标是什么,而现在自己还在朝着那个方向努力吗?当初的目标还是现在的目标吗?变化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也有可能,你已经忘记最初的梦想了。


    哇!不知不觉差不多一万字了。

    敲下这份总结,希望未来的你与我,都能关注自身,接纳自我,不忘初心,勇往直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枫叶国四年工作小结——设计师成长历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oty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