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
最有趣、有料、接地气的心理学常识,统统都在这里了!

最有趣、有料、接地气的心理学常识,统统都在这里了!

作者: 诸神的恩宠 | 来源:发表于2019-01-15 22:22 被阅读19次
心理学

文/诸神的恩宠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竞争压力大,很多人都出了心理问题。据官方数字统计,截至到2017年为止,我国抑郁症患者已超过5400万。不得不说,这真是个相当庞大的数字。

面对这种情况,咱们每个人都有必要了解一些心理学常识。而今天我要分享的这本书,就是一本心理学科普书,它的名字叫《心理学简史》。与大多数心理学著作不同的是,这本书既介绍了心理学常识,又讲了心理学大师们的趣事。看这本书,就像听好朋友唠家常,是一种享受。好了,话不多说,现在就让咱们一起走进这本书吧。

你或许听到过一种说法,哲学是心理学之母。这种说法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心理学虽然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实际上,人们对心灵世界的探索,却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时期。

亚里士多德

在古希腊时期,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了身体和灵魂不可分割的理论。在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纪,基督教统领着一切。基督教主张上帝高于一切,人的灵魂和身体都是上帝创造的。

当时,啥事都是上帝说了算,人们完全臣服于上帝,不敢思考,更不敢反抗。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14世纪。到14世纪,意大利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这场运动把人们从基督教的牢笼中解救了出来,让人们恢复了精神自由。从那时起,人们才发现,原来连上帝,都是人自己造出来的。于是,欧洲人便开始深入地探索人性。可以说,文艺复兴运动对心理学的诞生,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那么,你可能会很好奇:究竟什么是心理学?它是什么时候诞生的?它的创始人是谁?它有哪些主要学派呢?等一等,你先别急,接下来,让咱们跟随这本书的线索,一个一个来找答案吧。

所谓心理学,顾名思义,就是指研究人类心理现象、精神功能以及行为活动的科学。今天,一说到心理学,很多人会先想到弗洛伊德。然而,很遗憾地告诉你,弗洛伊德并不是心理学的创始人。那心理学的创始人是谁呢?他是德国人冯特。

冯特

1874年,冯特出版了《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这本书宣告了科学心理学的正式诞生。科学心理学也是心理学的第一个学派。当然,冯特对心理学的贡献还不止这个,1879年,他又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从此心理学成为了一门实证科学。

到目前为止,心理学一共有大大小小十几个学派,要是把这些学派挨个都说一遍,恐怕得说好几天。所以,今天咱们就重点挑四个最具影响力的学派聊一聊。这四个心理学学派分别是:行为主义、精神分析、日内瓦学派和人本主义。需要说明的是,我在讲这些学派的观点时,也会介绍该学派创始人的生平经历。

好了,咱们先说第一个学派,行为主义。

什么是行为主义呢?行为主义认为,人的思想活动也是一种行为,要研究心理学,就应该从观察人的外在行为入手。

行为主义的开山鼻祖是美国人华生。在心理学界,华生这个人备受争议。有人认为他是心理学功臣,也有人觉得他就是恶棍。一个人怎么会有如此两级的评价呢?华生究竟做了些什么,以至于遭到如此非议?想了解事情的真相,咱们还得从华生的学术成就说起。

作为一名心理学家,华生完全否认了意识的存在。他认为,人的内心活动也是一种行为。华生最著名的观点就是,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包含着两个因素。哪两个因素呢?一个是外部刺激,一个是行为反应。这就是著名的“刺激-反应”理论。

华生坚信,对人而言,后天影响大于先天资质。他有一句名言:“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不管他们的天资、种族和父母的职业如何,我随便挑一个,就能把他训练成医生、律师,乞丐或小偷。”

别以为华生只是说说而已,不,他来真格的。为了证明“刺激-反应”理论,华生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这个实验让他一夜成名,然而,这个实验也彻底地毁了一个孩子。

怎么回事呢?事情是这样的。在孤儿院,华生挑中了一个9个月大的男婴作为实验对象。这个男婴叫艾尔伯特。

本来小艾尔伯特一切正常,看见大人会不由自主地微笑。然而每当这时,华生就让人用重锤猛敲铁棍。铁器撞击时会发出刺耳的噪音,这噪音吓得小艾尔伯特哇哇大哭。

这还不算,更可恶的是,华生还故意拿小白鼠诱惑小艾尔伯特,一旦小艾尔伯特想摸小白鼠时,他背后就会响起刺耳的噪音。反复折腾了七遍后,小艾伯特就再也不敢摸小白鼠了。

不仅如此,从那之后,只要看见小白鼠,小艾尔伯特就会大哭。更严重的是,小艾尔伯特对所有白色的东西,都产生了强烈的恐惧。

这个实验充分证明了华生的“刺激-反应”理论,华生从此名声大振。然而,作为试验品,小艾尔伯特的命运却十分悲惨。据说,他很早就夭折了。想想也是,婴儿时就遭受了如此严重的心理创伤,谁又能健康长寿呢?

华生

说完华生的学术成就,咱们再来聊聊华生这个人。其实,华生的一生也相当坎坷。

他13岁时,他的父亲抛弃了他们母子,和别的女人私奔了。而那时的华生也很顽劣,他不但不爱学习,还进过两回警察局。

长大后的华生痛改前非,华丽转身,成了励志楷模。他16岁考进弗尔曼大学,25岁博士毕业,1913年发表了论文《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这篇论文观点犀利,让人耳目一新,行为主义学派从此诞生。

年轻时,华生是个帅哥,他追到了白富美玛丽,并和玛丽组建了家庭。在事业高峰期时,华生又忙着和自己的女学生搞婚外恋。然而,恐怕连他自己都没想到,这场婚外恋让他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有多惨呢?不仅玛丽和他离了婚,而且学校也解雇了他,最后华生只得赋闲在家。

那段时间,是华生的人生低谷。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华生退出了心理学界,转战商场。40多岁时,他凭借自身努力,成了一家广告公司的副总裁。由此可见,有才华的人到哪里都能发光。

1957年,美国心理学会将“杰出贡献奖”颁给了华生,听到消息时,年过花甲的华生老泪纵横。获奖的第二年,华生就去世了。

随着时代的进步,行为主义渐渐没落了,心理学领域出现了更多的新学派。在这些新学派中,影响力最大的就是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奥利地人弗洛伊德。然而和华生一样,人们对弗洛伊德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是心理学泰斗,也有人认为他是神棍骗子。

弗洛伊德之所以会有如此评价,主要原因在于,他把心理学研究的重心,第一次聚焦到了“性”这个问题上。当时是20世纪初叶,欧洲的社会风气都很保守。而性,更是人们很禁忌的话题,大多数人都会谈性色变。而弗洛伊德竟然敢公开谈论关于性的问题,这件事就是在公然挑战人们的道德底线。于是乎,在很多人眼里,弗洛伊德就成了的神棍和骗子。

那弗洛伊德到底是不是神棍和骗子呢?让咱们一起走进弗洛伊德的世界,答案或许就在其中。

每一个心理学的学派,都有各自的研究方向。猜猜看,精神分析学派最早的研究对象是谁?说出来说不定会吓你一跳。它的研究对象,都是精神病人。而弗洛伊德本人,就是一名精神病医生。

在心理学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安娜·O案例,这个案例的女主角安娜·O,就患有严重的癔症。而癔症,就是一种精神病。最终,弗洛伊德用催眠发泄的方法治愈了安娜·O的癔症。

安娜·O的案例,开启了弗洛伊德对潜意识的研究。而这个案例,也成了在心理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

今天,咱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如果弗洛伊德也听过这句话,他一定会深表赞同。因为弗洛伊德在研究中发现,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从梦里能找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后来,弗洛伊德写了《梦的解析》这本书。书中,他第一次提出了潜意识理论。什么是潜意识呢?

潜意识,又称无意识,它指的是在人类心理活动中,还没有认知到的那部分意识。潜意识很可能通过梦、口误、玩笑等形式显露出来。

今天,咱们都知道《梦的解析》是学术名著。然而,你知道吗,这本书在当时可并不怎么受欢迎。它自从1899年出版后,六年才卖了351本。怎么会这样呢?因为它的内容实在太晦涩了,当时很多人根本就看不懂它。

虽然《梦的解析》在当时成了滞销书,但弗洛伊德并没有气馁,他再接再厉,第二年又出了一本书,这本书叫《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这一次,弗洛伊德吸取了教训,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写书。很快,这本书就成了畅销书。从那以后,弗洛伊德的每一本书都很畅销,他的生活也越来越富裕。

梦的解析

说完弗洛伊德的学术成就,接下来,咱们再来聊聊他的人生。

1856年,弗洛伊德出生在一个犹太商人家庭。弗洛伊德家里有七个兄弟姐妹,然而只有他最受父母宠爱。也难怪父母偏心他,谁让他从小就是学霸呢。

17岁时,弗洛伊德考进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不久,他就和玛莎恋爱了。当时,弗洛伊德是个穷小子,而玛莎是富家女,两人身份地位悬殊,这段恋情遭到了玛莎父母的强烈反对。那么,弗洛伊德要放弃这段恋情吗?

不,弗洛伊德不但没有放弃,反而比以前更努力了。为了能快点赚到钱,迎娶玛莎,弗洛伊德开了一家诊所。后来,随着他在事业越来越成功,玛莎的父母终于认可了这个女婿,于是,弗洛伊德和玛莎喜结连理。

婚后,弗洛伊德也传出过不少绯闻。在他的绯闻女友里,名气最大的是俄国才女莎乐美。莎乐美曾是欧洲上流社会的万人迷,许多名人都曾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弗洛伊德和莎乐美之间有没有恋情,真实的情况咱们谁也不知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莎乐美和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最后也成了至交。

在20世纪初的心理学界,弗洛伊德是绝对的一哥。他不仅为心理学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还培养出了一批优秀学生。然而,执拗而怪异的性格,也让弗洛伊德得罪了不少人。到他晚年时,很多学生都离开了他,这也让他倍感孤独。

然而,这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希特勒上台了。作为犹太人,弗洛伊德一家的处境可想而知。不久,弗洛伊德的几位姐妹就被纳粹杀害了。看到这种情况,弗洛伊德只得逃往英国。到英国的第二年,病魔就带走了弗洛伊德。

今天,弗洛伊德的理论已经广为人知。潜意识、本能、童年阴影等心理学术语,成了很多人了解自己的工具。而这些,都是弗洛伊德对人类的最大贡献。

在精神分析学派里,除了弗洛伊德以外,还有另一位心理学大师也值得说一说。他就是弗洛伊德的大弟子荣格

荣格

荣格和弗洛伊德原本是一对关系亲密的师徒,然而,最终两人却分道扬镳,老死不相往来。

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别急,让咱们先来了解一下荣格这个人,等咱们介绍完荣格,他们师徒决裂的原因也就浮出水面了。

1875年,荣格出生在瑞士康斯坦斯的一个小镇上。荣格的父亲、伯父、舅舅都是牧师。荣格的母亲很古怪,她白天热情幽默,一到晚上就行为诡异,有时还会半夜玩失踪。

荣格经常观察母亲,他发现母亲的身体里,好像住着两个截然不同的人。荣格的这个发现,也为日后他研究双重人格做了极好的铺垫。

荣格的父母经常吵架,两个哥哥和一个妹妹先后夭折,这让荣格十分孤独。为了寻找精神寄托,荣格对神秘学产生了浓厚兴趣。直到成年后,荣格也多次参加招魂活动。

大学毕业后,荣格在大学当精神病学讲师,从那时起,他就迷上了精神分析学派。后来,他主动给弗洛伊德写信,两人很快就成为了笔友,关系也越走越近。

那他们为什么会决裂呢?原因有两个,其一是,两人的学术观点发生了重大分歧。弗洛伊德把一切心理学问题都推给了性,而荣格却认为,性固然很重要,但性并不能解释所有的心理学问题。要研究心理学,就不能把目光只盯在性上。

荣格的这个观点,等于是公开和弗洛伊德叫板,这让弗洛伊德很没面子。于是乎,两人的关系的越来越糟,直至决裂。

他俩决裂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据说有一段时间,荣格在和弗洛伊德谈话时,总会谈到死亡这个话题。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弗洛伊德比荣格大19岁,他觉得荣格这么说,是在盼着自己死。随后,他俩的关系一落千丈。总之,不管他俩到底为什么决裂,最终他俩都成了彼此最厌恶的人。

与弗洛伊德决裂后,荣格提出了著名的集体潜意识理论

什么是集体潜意识呢?它指的是,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人类祖先的经验,会以原始意象的形式保持和遗传下来。或许这个解释听上去太专业,那把这段话翻译成大白话就是:

人类的集体潜意识无处不在,人类集体潜意识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宗教、神话、艺术、梦幻和象征等形式。

可以说,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将精神分析学派推向了更巅峰的状态。

说完精神分析学派,咱们再聊聊下一个学派,日内瓦学派

在心理学界,日内瓦学派也叫儿童心理学。这个学派的心理学家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和儿童打交道。但你别以为他们的工作很轻松,事实上恰恰相反,研究儿童心理是意见非常耗神的事,它不仅需要有专业的知识,更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皮亚杰

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瑞士人皮亚杰。皮亚杰对心理学最大的贡献,在于他将人类心理发育分为了四个阶段。哪四个阶段呢?

它们分别是,一岁半至两岁,这是感觉运动阶段;两岁到七岁,这是前操作阶段;七岁到十二岁,这是具体操作阶段;而十二岁以上,叫做正式操作阶段。这四个阶段里,每一个年龄段,人的心理状态都不一样。

在心理学界,皮亚杰是公认的能与弗洛伊德比肩的心理学巨人。直到今天,皮亚杰的研究成果,也依然是咱们研究儿童心理的重要工具。另外在心理学领域,除了弗洛伊德的论文以外,皮亚杰的论文是被文献引用最多的。从这两点上,也足矣看出皮亚杰在心理学界的地位!

你或许会好奇,皮亚杰怎么会对儿童心理感兴趣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皮亚杰的童年说起。

和大多数心理学家不同,皮亚杰的童年相当幸福。他的父亲是大学教授,而他的母亲是一位教徒。皮亚杰从小就聪慧过人,因此深得父母亲的宠爱。

皮亚杰学术生涯的开端,可以追溯到他10岁那一年。你或许会问,10岁?没搞错吧?可以很肯定地告诉你,没搞错,就是10岁。

原来,在10岁那年,皮亚杰就公开发表过文章呢。当时,皮亚杰在公园里发现了一只得白麻雀,回家后,他就写了一篇关于白麻雀的文章,随后把文章寄给了一家杂志社。很快,这篇文章就被发表了。这件事让皮亚杰异常兴奋,也让他变得更加自信。

也就是从那时起,皮亚杰走上了学霸之路,他19岁时就拿到了学士学位,22岁时拿到了生物学和哲学的双料博士学位, 25岁时拿到了第三个博士学位——法国国家科学博士。而此时,皮亚杰也找到了终身奋斗方向,那就是研究儿童心理学。

皮亚杰把一生都献给了儿童心理学。每天,他都会陪孩子们玩,听他们说话,探索他们小小的心灵世界。他的所有理论,都是从这些点点滴滴的观察中获得的。

可能因为大部分时间都和孩子们在一起吧,上了年纪以后,皮亚杰一脸慈祥,像圣诞老人一样可爱。纵观皮亚杰的一生,平淡而幸福,能达到他这种境界的心理学家,还真不多。

说完儿童心理学,咱们再来说说最后一个学派。在20世纪50年代的心理学界,新学派迅速崛起了,这就是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学派的观点是,心理学研究应该以人为本,心理学应该充满关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代表有马斯洛、罗杰斯等。

稍懂一点心理学常识的人,都听过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这个理论,就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马斯洛发明的。马斯洛把人类需求从低到高分为五种,它们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马斯洛认为,人只有满足了低层次的需求,才可能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而人的最高需求,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马斯洛

听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咱们再来了解一下马斯洛本人吧。 1908年,马斯洛生于纽约布鲁克林区。他的童年很不幸,一家人苦苦挣扎在温饱线上不说,更糟糕的是,他的父亲是个花花公子,对家庭毫无责任感,而他的母亲呢,性格冷漠,常年迷恋巫术。

尽管童年生活悲惨,但马斯洛很争气。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纽约市州立大学,后来又转学进了康奈尔大学。1937年,马斯洛成了一所大学的心理学副教授。

那马斯洛为什么要创立人本主义心理学呢? 说到这个问题,还真有些戏剧性。当时正值二战初期,日本偷袭珍珠港以后,美国正式宣布参战。当时美国国内也是人心惶惶,一次在回家路上,马斯洛看到游行的反战队伍气势高昂,他们一边举着标语,一边高声呼喊,抗议日本的暴行。那一瞬间,马斯洛被感动得泪如雨下。也是从那一刻起,他好像受到了天启,找到了一生的奋斗方向。

马斯洛的奋斗方向是什么呢?那就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在马斯洛看来,人性本善,人的一生就是不断进步、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

在马斯洛的努力下,1962年,美国人本主义学会正式成立。1967年,马斯洛被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的主席。这一荣誉,也是对马斯洛多年辛苦付出的回报。

马斯洛有一句名言,那句话是,“我想证明人类有能力完成比战争、偏见和仇恨更美好的东西。”可以说,这句话也高度概括了人本主义的内涵。

心理学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得差不多了。从这些心理学大师身上,我们不仅能学到心理学知识,也能看到人性的许多闪光点。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学一些心理学常识,能帮助咱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同时,活学活用一些心理学常识,也能为咱们化解一些心理危机,让咱们的心灵世界更积极、更阳光。而这一切,都是咱们继续前行的动力。所以,心动不如不如行动,从今天起,就来主动学习心理学知识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最有趣、有料、接地气的心理学常识,统统都在这里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ovu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