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初见
小晨坐在第一排中间,被安排在这个位置的孩子常常行为规范、成绩优良。
我的第一节课,内容是自我介绍和课程介绍。当其他同学在认真听讲与老师互动的时候,小晨却挤眉弄眼,不以为然,时而趴在桌上假寐,时而又抬起头听上几句。
小晨在表达什么?我不能准确解读,也不能轻举妄动,我选择先放他一放。
02 冲突
外在行为总是由内在认识引发的,青少年尤其擅长用表情和眼神表达内心的不满。
我与小晨的冲突,早在意料之中。
一天的课堂上,他与另一男生交头接耳,我以目光提醒,但并不奏效。为维护课堂秩序,不得不当堂制止。
“小晨小鸿,请你们关上嘴巴。影响他人正常上课是不道德的。”小鸿停了下来,小晨却开始甩脸色。
“你妈妈前两天还跟我交流学习方法,不知道她知道你的课堂表现会作何感想。”我希望他能知耻。
“切!老师,你说得太精彩了,我真想为你鼓掌。”说着就鼓起掌来。
我发现了提到母亲激怒了小晨,我也明白此刻不应该和他继续僵持。我强忍着怒气,给自己找个台阶,“呦,挺有个性啊!下了课再来找我。”然后继续上课。
课后,小晨来到我面前,已经不像课堂冲突是那般桀骜不驯,但是依然尝试辩解,“老师,这是我的事为什么要提我妈妈,你不觉得这样不够尊重我吗?”
我没法做到和颜悦色,言辞激烈地说,“你也知道要被尊重啊?那为什么不去维护自尊,为什么不去尊重老师和同学?”我接着说,“我的目光里有提醒和批评,有关爱和担心。你这么聪明,会发现不了吗?”
小晨逐渐低下了头,嘀咕了一句,“那也别提我妈,让人恶心。”
我不再计较。“你自己想想,是我恶心你,还是你恶心自己。”说完后就离开了教室。
03 和解
后来,从班主任处了解到,孩子处于青春叛逆期,和父母的关系较为紧张,尤其对母亲的管教和唠叨感到烦恼。这是孩子在青春期的典型心理特征,他们渴望被尊重,但是行为规范又无法让人放宽心。
在冲突之后,我并没有对他怀恨在心,而是包容他的过失。主动向他点头示意、寻找机会肯定他。慢慢地,小晨看我的目光变温和了,远远地看到我也会主动向我问好。
我们之间的僵持化解了。
04 感悟
事后,经过反思我得出以下结论:
其一,小晨能读懂得我的用心,包括我的目光、语言、愤怒和宽容。
其二,有些时候,等待比妄动更有效。耐心寻找教育契机,改变莫急于一时。
其三,不跟青春期的孩子较劲,赢得孩子比赢过孩子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