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学在中医诊断中有着重要参考意义所以要系统的学习记忆
循行规律
- 足三阳经由头走足
- 足三阴经由足走胸腹
- 手三阳经由手走头
- 手三阴经由胸腹走手
十二经脉以子午流注顺序总结
一、足少阳胆经
子时23点-1点
胆经当令;由头走足;起于眼角外侧(瞳子髎liao二声
穴),直行止于足第四趾外侧(窍阴穴);分支进入胸腔,络肝,属胆;分支在足大趾背部毛从处交于足厥阴肝经。
二、足厥阴肝经
丑时1点-3点
肝经当令;由足走胸腹;起于足大趾背部毛从处,下至外侧(大敦穴),属肝,络胆,上行于督脉在头顶会和;直行散于胁肋(期门穴);分支上注入肺交于手太阴肺经。
三、手太阴肺经
寅时3点-5点
肺经当令;由胸腹走手;起于中焦(胃)部,向上入属肺,下络大肠;横行至胸部外上方(肩胛骨下部中府穴),止于拇指桡侧(少尚穴);分支交于手阳明大肠经(商阳穴)。
四、手阳明大肠经
卯时5点-7点
大肠经当令;由手走头;起于食指桡侧(商阳穴),过肩,到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穴)向前下行入缺盆,进入胸腔,络肺,下行入属大肠;分支由缺盆上行,止于鼻侧(迎香穴),交于足阳明胃经。
五、足阳明胃经
辰时7点-9点
胃经当令;由头走足;起于鼻侧(迎香穴),上至额颅中部(会神庭);
直行从缺盆出体表沿乳中线下行至腹股沟处的气街(气冲穴);
分支从颌下缘(大迎穴)分出下行到喉结旁人迎穴,沿喉咙乡下后行至大椎,折向前重入缺盆,深入体腔,下行入属胃,络脾;
分支从胃下幽门分出,沿腹腔下行至气街与直行脉汇合,沿大腿外侧前缘下行,止于足第二趾外侧(厉兑穴);
分支交于足太阴脾经(隐白穴)。
六、足太阴脾经
巳时9点-11点
脾经当令;由足走胸腹;起于足大趾内侧(隐白穴)沿大腿内侧前缘上行,进入腹中,入属脾,络胃,再上行止于大包穴(腋窝直下6寸);分支注入心中交于手少阴心经。
七、手少阴心经
午时11点-13点
心经当令;由胸腹走手;起于心中,络小肠,直行至极泉穴,止于小指桡侧(少冲穴),交于手太阳小肠经;分支从心系分出向上沿食道上行连于目系(目与脑相连的脉络)。
八、手太阳小肠经
未时13点-15点
小肠经当令;由手走头;起于小指侧(少泽穴),沿手背尺侧上腕部,循上肢外侧后缘,交汇与大椎穴,向前然后向下入缺盆,深入体腔,络心,入小肠;分支从缺盆向上,沿颈侧上至面侧,止于耳侧(听宫穴);
分支从面颊分出上行于目眶下,至内眦zi四声
,交于足太阳膀胱经。
九、足太阳膀胱经
申时15点-17点
膀胱经当令;由头走足;起于目内眦zi四声
(晴明穴),向上到达额部,交汇于头顶(百会穴);
直行从头顶百会穴向后行至枕骨,进入卢腔,络脑,然后浅出下行到项部(天柱穴),下行至大椎穴,向下分左右沿脊柱两旁距后正中线1.5寸直线下行,到达腰部(肾俞穴),深入体腔,络肾,属膀胱;
分支从腰部(肾俞穴)向下行至腘窝中(委中穴),两只分支在腘窝(委中穴)会和下行沿足背外缘至足小趾外侧端(至阴穴),交于足少阴肾经。
十、足少阴肾经
酉时17点-19点
肾经当令;由足走胸腹;
循行路线
起于足小趾之下,斜走足心(涌泉穴),经然谷(然谷穴)之下,沿内踝之后(太溪穴),别入足跟(大钟穴),上沿小腿内后缘,至腘窝内侧(阴谷穴),上股内侧后缘(长强穴)入脊内,穿脊柱至腰部,入属肾,折下络膀胱;
直行者,从肾上行,穿过肝和膈肌,入肺中,沿喉咙,挟舌本(舌根两旁);
分支,从股内侧后缘腿根部别出,向前由耻骨联合上缘出体腔,沿腹中线两侧0.5寸处直线上行,至幽门(幽门穴),斜上胸五肋间,上行至锁骨下缘(俞府穴)。
分支,从肺分出,络心,注入胸中,交于手厥阴心包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