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乡村无题故事之一
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一个小乡村。
九十年代的南方农村青年,除了极少数的幸运者能够北上求学,大多都是南下打工的。阿健来自湖南北部的小山村,他没有成为那个时代的天子骄子,而是跟随命运的大多数去往改革的前沿阵地。
阿健是奶奶抚养大的,阿健的爷爷在战乱中牺牲,阿健的父母在他一岁半的时候离开了家,抛弃了他和奶奶。从记事起,阿健就只有一个亲人,奶奶对阿健自然是百般的宠爱。阿健从小叛逆,但对奶奶极为顺从。在离开家准备南下务工的时候,奶奶也是和众多的农村青年的亲人一样,含泪目送他们离开自己熟悉的村子。
那个时代电话也不多见,大都是书信往来。奶奶不识字,所以也是从同乡的口中探得点孙子的讯息。八年了,其间虽然听的一些消息说阿健出息了,但诸多时刻确实了无音讯。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阿健已经有所小小的成就。他想回家见见自己的奶奶,不知道她怎么样了。
十五个小时的火车,三个小时的汽车,一个小时的三轮车,再加上四个小时的牛车。阿健回到了自己熟悉又陌生的小乡村。他的心里很忐忑,很喜悦,很复杂。这么多年没有回家,奶奶过的怎么样,我为什么不回家看看。阿健虽然没有读过多少书,但骨子里却是有些傲气的。衣锦还乡的定律适用于所有的热血青年,阿健没尝出个名堂,回去终究是没有面子的,也并非奶奶的期待。
阿健所在的村子是在大山里面,村民也很少和外头沟通。除了交通不便之外,那时的人们到底是有些保守的。既对外头的世界充满了期待,又对外头的一系列骇人听闻的事件心存恐惧。外出打工是无奈之举,也只是年轻人出去闯闯。村里没有精壮的劳动力,基础设施仍停留在五六十年代,还留有亩产万斤,肥猪赛大象的印记。黄色的土砖房,野竹子穿插的乡间泥路,莫名扎堆的冬茅,比人高个头的艾草,乱飞的蒲公英。既是自然生态文明的繁盛的象征,又是那个时代南方乡村经济的一般写照。阿健的村子很大,但只有四十来户人家,每家都很少连在一起,记忆中串门是要走不少山路的。阿健的家在村的西头,那里就他们一户人家,从进村到他家要过两条河水,穿过三座小山。
阿健循着记忆往自家的方向走去......(待更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