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批判性思维》|关于批判性思维的一些基本概念。

《批判性思维》|关于批判性思维的一些基本概念。

作者: 星原结伴 | 来源:发表于2018-09-11 22:46 被阅读391次

    文\星原结伴

    一、关于批判性思维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存在两种思维,一种让我们形成意见,作出判断,形成结论。另一种思维,批判前一种思维,让前述思考过程接受理性的评估,这就是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对思维展开的思维。

    当我们对形成结论的推理进行评估时,就是在进行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评估论证,评估论证分为两个方面,逻辑和真假。从逻辑的角度,判断这是有效的演绎论证,还是正常的非演绎论证?从真假的角度,判断这是真还是假。

    什么是信念和断言?

    思维的目标在于形成正确的结论,作出明智的决定。得出结论的同时,也是形成信念的时候。例如,遥控器失灵了,你会猜测各种原因,最后被检测出是因为电池没电了,这时候你就会相信是电池没电的原因,信念就是你所相信的。

    断言是什么?断言就是做出判断的话语,换句简单的话说,断言就是一段陈述,用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信念。

    客观断言和主观断言。

    客观断言,它的真或假不依赖于思考者认为它是真还是假。例如火星上有生命,上帝存在都是客观的原因,它们都是假的。

    主观断言,真假依赖于人们认为它是真还是假。例如这饭菜是否好吃,这决定于你怎么想?

    一种是客观事实,另一种是个人看法。

    事实与观点。

    事实是真实客观存在的,观点就是对待某件事实的看法。另外,先有事实才有观点,观点是从事实中产生的。

    论据与解释。

    人们利用论据支持或证明某个命题,人们利用解释从一个或另一个方面去阐述某事。用于解释某事的语句,也可以作为论证的前提或结论。

    论题与论证。

    论题指的就是问题。例如,火星上有生命是否为真?对断言进行真假提问,探讨断言的真假,

    论证,换个说法就是推理、推论。当我们为接受一个断言,给出理由的时候,就是在做论证。论证等于前提加上结论。前提必须是令人信服的,其中前提为结论提供理由,结论是被前提所支持的断言。

    演绎论证和非演绎论证。

    说话者的意图有两种可能,非演绎论证和演绎论证。

    演绎论证,有效的论证,当前提为真其结论不可能为假,前提证明结论。

    非演绎论证,前提不证明结论,但提供支持,需要我们判断支持程度的强弱,根据支持程度的强弱判断结论的可信度。

    二、关于非演绎推理的批判性思维。

    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统计三段论。

    例如,前提1,大多数教师是民主党人。前提2,约克是教师。结论,所以约克是民主党人。

    前提即信念、假设和原因。推理也就是论证、推论,推理等于前提加结论。

    从特殊到一般的论证,基于样本的归纳概括。

    根据样本的可信度,判断结论的强弱。

    过高的估计基于片面样本的论证的强度,容易犯以偏概全的谬误。

    基于类比的非演绎论证。

    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基于类比的非演绎论证的论证强度。

    类比公式。x和y都具有属性abc。x具有特征d,所以y也具有特征d。例如,双胞胎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其中一人喜欢吃甜食,类比另一人也喜欢吃甜食。

    类比论证,类比项之间的相似性越多、越广泛,论证越强,

    举例,你的朋友都呼吸空气,恐怖分子也都呼吸空气,所以你的朋友都是恐怖分子。根据某一相似点不足以推论,论证强度极弱。


    三、道德法律与美学推理。

    后果论与道德。

    一个行为的后果要优于其他可选方案,那么这就是正确行为。你主意看来,如果一个行为将比其他行为带来更多快乐,那么该行为就是正确的。但是在道德上,最佳行为并不总是最大程度增加你自己快乐的行为。

    功利主义与法律。

    关于增加总体快乐的观点。例如政府拆迁。拆迁损害的是个人利益,但是增加了总体的快乐。从道德的观点来看,是不能把牺牲他人利益作为实现目的的手段。但从中国法律的角度来看,政府拆迁是被允许的。

    美学原则。

    含义深远或启迪真理的对象具有美学价值。

    能使体验或欣赏的人感到快乐的对象具有美学价值。

    能够给人带来有价值的情感的对象具有美学价值。

    能够带来特定的非情绪性的体验的对象具有美学价值。

    另外,优秀的艺术自身就具有价值,而不是因为它能实现什么功能。那些世世代代传承下来,是因为它有精神上的价值。

    美学推理。

    它激发人们以特定的方式感知对象的特质。假设一个评论家认为梵高在《星月夜》的画法是富有活力的,颜色十分强烈。这种积极的批判性推理引导人们在欣赏这幅画时关注这幅画的色彩。


    四、因果解释,试图找寻事件的原因。

    求异法。求不同。

    我们在试图寻找不寻常事件的时候原因,如果我们发现,在此前同在此前也发生了另外的不寻常事件,我们就猜测后者是引起前者的原因。例如,若你早上起来头疼的厉害,而你又想起前一天晚上所做的与以前不同的事,如在微弱的灯光下看书,你就猜测,正是这件事引起了你的头痛。

    求同法。找相同。

    某种结果都伴随着相互关联的现象,或者总是与另一现象之间共同变化,那么就认为二者之间可能有因果联系。例如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全球变暖之间的共变,意味着二者之间可能有因果联系。

    水每次加热后都沸腾,就是运用求同。水沸腾和不沸腾的唯一区别是否在于加热,这是运用求异。

    五、认知偏差

    错误共识。

    人们有默认自己和周围人的观点与整个社会一致的倾向。

    过度自信。

    人们预估他对某事的判断,正确概率的预测值通常比实际值要高。

    提及性事发。

    人们无意识的一句刚提及的事件的频率,来判断这件事发生的可能性。比如刚看完很多起车祸,你会整天想这些事,也正因为如此,你很可能高估了这些事件发生的概率。但是这并不说明你想的越多,某事事发的概率就越大。

    规避损失。

    人们往往更愿意避免损失而不是积累收入。

    圈内偏见。

    我们常常把圈内人的成功归结于勤奋努力,把失败归结于天公不作美;对于我们圈子以外的人,他们的失败多半是因为他们自己的缺陷,而他们的收获都半是好运而已。

    错误比价

    在买25美元一支笔时,人们更愿意改变原有计划来省十美元,但如果是一套500美元的西装,人们便不再愿意为了损失10美元而做出改变。

    买100元的商品送一件价值10元的小商品,买100元的商品加一元就送价值10元的小商品。后者的营销效果会更好,后者会让人觉得一元换十元,很值。前者给人感觉好像白送一样,没有体现价值。


    六、可信性。

    判断结论的可信度。

    模糊概念。

    有些结论中包含有模糊的概念,结论模棱两可,会降低结论的可信度。

    “秃头”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到底怎样才算秃头?"地中海"虽然周围都有头发,但在一般人看来也算是秃头。

    兴趣和偏见。

    个人兴趣和偏见会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和判断。对于我们痴迷的人,只看到他的一切都完美无缺,与之相反,对于我们讨厌的人,则总能发现他的斤斤计较或自私自利。

    我们如果迫切希望某项计划获得成功,就能超乎实际的看到其成功的迹象,而如果我们希望某项计划归于失败,就会不自觉的夸大其中的缺陷,想象出一些原本存在的不足。

    背景信息。

    背景信息就是大量已被证明的信念,也是在论证过程中的假设前提,背景信息充当我们的知识储备的信息库,借助已有的信息库判断结论的可信度更有效。

    利益相关。

    在评价信息来源的可信性时,首先要关注发布信息者与其所提供的信息是否利益相关。

    例如广告就是商家为了促进销售。广告本来就不是用于论证购买产品的合理性的,广告是为了销售产品,设计广告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销售。


    七、修辞。

    委婉语与粗直语。

    委婉语是一种中性或正面的表达,例如旧车交易市场上使用的术语“二手车”。出售旧车的人不希望出现"旧"就这个字,旧很容易让人想到破旧不堪。

    粗直语被用于影响听众或读者对某事产生负面态度。例如"旧车"可以看做是粗直语。给人一种破破烂烂的感觉,让人产生不好的印象。

    闪烁其词。

    有不少闪烁其辞的词语,大概、可能、也许等。

    贬低抑郁。

    很多连词,然而、不过、仍然和但是都可被用于贬义他们前面的判断。但是之前都是废话。

    刻板印象。

    比如认为女人感性,男人理性,北方人开放,南方人固执,等等这些都可归为刻板印象,人们已固化的观念。

    修辞性定义。

    带有自己得感情色彩。应用诉诸情感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或激起别人对某事的态度。例如,他输掉战斗和他因缺乏勇气而输掉战斗这两种说法,前一种表达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后一种表达明显带有贬抑的色彩。

    刻意宣传。

    宣传的本质就是简要并不断重复。人们往往仅仅因为某种观点不觉于耳便不知不觉开始相信。


    八、谬误。

    同辈压力。

    接受它,我们就会得到某些人的赞同或者可以避免与同伴意见分歧。

    稻草人谬误。

    试图篡改论断使它看起来明显荒唐可笑,以达到反驳他的目的。

    虚假两难。

    这还有其它选项时,却只限于两种极端的选择,就犯了虚假两难的境地。

    滑坡论证。

    如果允许x发生外,y就会随之出现。但事实上,没有理由表明x会导致y。例如,反对手枪管制的人,有时使用滑坡论证,如果出台手枪登记的法律就不可避免,会继而规定一切,持枪皆为非法。

    错置举证责任。

    自己说出的结论,自己要证明论证。而不是把举证责任推给对方。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举证责任应当置于对问题肯定的一方,而不是否定方。也就是说,在要求提供为何并非如此的理由前,通常先要证明为何如此?除非证明有罪,否则无罪。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批判性思维》|关于批判性思维的一些基本概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ozk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