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呼兰河城的哀伤

呼兰河城的哀伤

作者: 阿春儿1203 | 来源:发表于2020-07-22 22:01 被阅读0次

    晨起,朗读《呼兰河传》,内心莫名哀伤。

    短短半个小时,我只读了第一章第1节,不到15页。在我的记忆中,这是萧红的一部自传体小说,我以为,大概应与《城南旧事》相似,都是写童年。出乎意料的是,整整15页,作者并没有出现,讲的都是呼兰河这座小城。瞬间恍然大悟,《呼兰河传》,原来呼兰河城才是真正的主角啊。萧红真是特别,为一座小城写传,民国四大才女,果真名不虚传。

    萧红(1911-1942)

    呼兰河城是什么样子的呢?读了第一章第1节,我感触最深的是以下几个词:

    第一,冷。冷成什么样呢?大地满地裂着口,手背上无数的裂口,外出到家,要用扫帚扫胡子上的冰溜,豆腐盘贴在地上就拿不起来了,冰雪像鸡蛋似地粘在卖馒头的老头的脚底,让他步履维艰。水缸被冻裂了,井被冻住了,睡了一夜,门也被冻住了。一出汗,如同蒸笼热气腾腾,一停下,身上立即结了霜……对于身在西南连雪都很少见的我来说,难以想象,反倒充满了向往。当然,如果让我到那里去生活,我是决计不会去的。这样的冰冷似乎把人的思想也冻住了,使其不再变化,不再生长。

    第二,十字街道。呼兰河城并不大,只有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两条大街,也并不怎样繁华,只有两条大街交叉的十字街道最为热闹。如此热闹的街道,所开的店铺也无非只有吃、穿、用、医四样。没有娱乐,小城里东家长西家短、大坑里的起伏跌宕就成了最大的娱乐。

    第三,保守。呼兰河城是保守的,少变化的。西医的牙医,即使招牌有盛米的斗那么大,也无法招揽到客人,只好改行做收生婆。李永春的药店,即便没有招牌,人们也能如同回自己家一般自如地进出。东二道街上的大泥坑,即使蚊子满天飞,不时抬马抬车,手扒着光滑的板墙心惊肉跳、两腿打战才能避开大坑,即使差点淹死人,也没有人提出把坑填上,于是,那大坑便如同神佛般神圣地持久的存在。农业学校校长的儿子差点掉水坑淹死了,流言四起,核心就是不尊重龙王爷。学堂念书的孩子说招魂是迷信,大人就吓得说“这书再也念不得了”。害怕变化,拒绝新事物,这就是呼兰河城。

    第四,甩锅。呼兰河城的人很擅长甩锅。跌倒的卖馒头的老汉,看着拿他馒头渐行渐远的背影,敢怒不敢言,只好甩锅——“冻裂的地皮吞了我的馒头”,地皮成了背锅侠。想吃便宜的瘟猪肉,又怕别人说自己不讲卫生,怎么办?甩锅——还是泥坑子淹死的吧,泥坑子成了背锅侠。偶尔来一两个天真的孩童,勇敢地揭穿皇帝的新装,怎么办?甩锅,还是三口大锅——一定是你疑心,你三心二意的吃下去还会好?要么被众人吹胡子瞪眼睛指责“瞎说”,要么被妈妈打了外祖母打,总之,胆敢说那是瘟猪肉的人都成了背锅侠。自欺欺人已然成为呼兰河城的文化。

    看到这里,怎么能不哀伤。

    这样的小城,还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期待明天的朗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呼兰河城的哀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oztl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