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关,忙来忙去,心情依然空荡荡的,就好象丢了魂一样,简书的日记本里,已是满目荒凉了。仔细一想,原来有三周没有走进山里驴行了。
山,不但能帮助我们触及蓝天白云,让我们看得更高更远;而且在我的心中它一直充满着田园般的诗情画意,清新的空气,满山的绿荫,岩石山峰,还有山间的树藤,鸣啾着的鸟儿,以及季节的兴衰和生命的荣枯;更重要的是,它充满灵性,一草一木,山势蜿蜒,泉水叮咚,都是它的肢体言语,走近它,融入它,把心依偎在它的怀里,会感觉到无比的宁静和安祥。
也许,多年的驴行,让我与大山之间有了某种深厚的纽带和依赖吧。年前的最后一个周六了,无论如何也要驴行再出发。路线早已在选定,听说我们三门也有十二峰,就去那儿走走吧。
咨询过走过的驴友,也分析过网上分享的轨迹图文,既然被驴友们称“小十二峰”,应该还是有点难度的。于是活动公告贴难度设定两颗星,人员需缓组织者审核,背包里也装上了几根绳索和头盔,准备充足一些,才能防患于未然,年前的最后一次驴行,安全第一。
当两车到达徒步起点时,大伙儿聚集在“幸福大道”前准备今天的驴行。
还好,小分队都是些熟悉的老驴面孔,基本上都走过武功山、天柱峰,虽然队伍里新增加了一位大四的年轻人,英俊斯文、高大魁梧,上半年还经常出入校园健身房,也是名运动达人。
天阴,空气中还有少许雾气未散,上午八点半,正式踏上驴途。起步即上乱石岗,这渔西小岭,陡峭且长坡,直达小山顶,上去有点急,几个老驴也难免气喘嘘嘘,感慨岁月蹉跎。大学生却是喊脚痛,旅游鞋穿得不太舒适。
爬过乱石岗陡坡,休整片刻,我们继续往上攀登,不一会儿即到山顶,开始行进山脊线了。这一带绵延曲折的群山,海拔不高,几乎都在300米左右。不过,在断崖岩峰旁边俯瞰山脚,还是有点心慌慌,尤其是看着队友站在悬岩边,自己的小腿肚子不禁要酸软起来。哎,不知怎地,在户外行走多年,越走越怕怕了。站着,还是坐着好一点,我反复地提醒队友。
翻过几座小山,我们到达大岭头,经过本次驴线最美的景点,岩山和峰群。
岩山名符其实都是由巨岩乱石堆积而成,貌似高大上,令人不禁肃然起敬,走在其中,虽有坡度,但却感觉稳健、踏实。不过我们还是要攀爬一会儿,手脚并用地感受一下,并在镜头前留下自己貌似“勇敢”的一面。
岩山上视钱开阔,我们或坐或立,远眺山川田舍,感慨天地之广阔无垠。还有几个小山峰,成了我们争相合影的道具。
移步至峰群,危峰兀立,形态万千,高低错落,精细有加,户外有人称“十二峰”,又有名“七姐妹”的,我不知道当地真正的称谓为何,唯有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网上看过强驴用绳索攀岩至峰顶,振臂一呼的图片,其勇敢无畏和专业素质,值得敬佩,而我们这些平民驴,还是在边上看看就好。
沿山脊线继续前行,轻松地翻过了一个又一个小山头,身心舒畅无以复加。有驴友戏称,行走在山脊,就如同骑龙背有惊无险,却能翱翔天空,俯瞰大地,人生有此,夫复何求。
一个半小时后,大湾山,就在眼前。而横亘在大湾山前是一个近90度的岩壁,远看似乎无法攀登。但沿途系满飘带的户外成熟线路,肯定有其通过的路线,先不急,拍个合影休整一下。
正当我们整装待发时,发现岩壁的那头有两人,正摸索着往这边过来,手里拿着几节树根晃荡。等他俩走近,我们寒喧起来,那个岩壁并非高不可攀,从树丛绕过去,岩高也就三米左右,中间还有踩踏的岩缝,手脚有劲道的,可以轻松独手翻越。
看来,一根2米的扁带绳就可以使小分队安全通过,那两根20米长的绳索今天是负重白背了。果然,我们有的独手上岩,有的拉了一下绳子,顺利进入下一个山头。
通过岩壁后,我们闲聊起那两个寻根人,羡慕他们闲云野鹤的生活,有时运气好的话,一个树根修剪一下,就能卖个上万元呢。当然,他们也不容易,有技术还要有双慧眼,更要有在山上辗转腾娜的本领,而这些,也不是短时间就能长成的。
到达大湾山,两个小时过去了,按原计划,才走了一半,我们加快脚步朝尖峰而去,一路山脊丛林,驴不停歇地穿梭,前后拉开距离已有上百米。在尖峰山腰上集结队伍,补充体能,大伙儿拿出各自的干粮点心分享,尤其是两位心细的女驴友,背包里的牛肉、面包、豆腐干、凤爪等,让大家疲惫的身心又振奋起来。
“这是最后一个山峰,也是最高的一个,翻越它,我们就可以顺利下山进馆子了。”吹响着这个简单的号召,我们一鼓作气,登上山顶。但这个号召,我只说中了上半部份,下山的环节,却并不顺利,甚至说有点小艰险。一个下山的斜坡摆在面前,似乎无处平稳落脚。
车到山前必有路,既有飘带指引,还有前驴走过,前方必有安全通道。经现场踏勘并踩点,我们沿着斜坡旁边的灌木林,手拉脚移或臀挪,小心翼翼地通过。
斜坡下来后,一片坦途,不一会儿,就到达山里村后山脚水泥路口了。在此集合队伍,并祝贺那位勇敢的大学生队友首驴圆满成功,我们坐车回到起点,结束今天的驴行。
午餐结束后返程的路上,有位深资驴友提及疫情的束缚,使他鼠年远足的计划搁浅,耿耿于怀,“今年不管了,一定要出去走走,老是呆在同一个地方,真没意思。”他坦言。
那就去不同的大山里走走吧,每一座山都有它自有的风格和形态,花岗岩、丹霞、喀斯特、冰川等等,每一座山都深藏着一个灵魂,等着你走近并倾听它的心声。
我不记得已经走过了多少座山,与青山相处的时候,我放任自己的心灵随着白云一起飞舞。或许只有在山里才有如洗的蓝天,只有在山里,才能让我感到这么单纯的幸福。
驴友们,让我们把胸怀敞向深山,让足迹走向大山,让灵魂,遇见属于自己的青山,因为在那里,我们才能邂逅最真实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