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曰:待到炉下无烟起,自解祖师西来意。
一天,居士问灵照:明明百草头,明明祖师意,如何?
灵照回答:您都一大把年纪了,竟然还说出这种话。
居士说:那你怎么说?
灵照答道:明明百草头,明明祖师意。
居士莞尔一笑。
这是唐朝庞蕴居士和女儿灵照的一段公案。大道就像百草上面的头一样显而易见,无遮无拦。诸佛和历代祖师苦口婆心,想要告诉我们的,也只是这个明明白白、最简单不过的事实。当庞蕴居士说「明明百草头,明明祖师意」时,女儿灵照没有认可。居士问女儿怎么说时,灵照只是直接了当的回答了同样的话「明明百草头,明明祖师意」,但居士却满意的会心一笑。这是为什么,区别在哪里,您看懂了吗?
庞蕴处在当时禅宗最兴盛的中唐,当时出了很多对后世影响很大的大禅师,还有很多像庞蕴这样的在家居士。庞蕴一家四口,女儿灵照,庞婆,还有一个儿子,全都开悟了。全家人舍弃了富贵享受,把家中金银财宝装满一艘船沉到了太湖中,一起到山林住茅棚,以种田卖爪篱为生,过着清贫无事的道人生活,一家人经常相互论道和打禅机,因此也留给了后世很多启发学人修行的公案。
有一首诗描绘了庞蕴一家人相处的情形:
有男不婚,有女不嫁。
大家团栾头,共说无生话。
明明百草头,明明祖师意,这两句话其实已经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道尽了实相,居士却又问个「如何」,便是无事生非了,若起心拟议,即于道了不相应,所以灵照没有认可。当居士问时,灵照干净利落的回答「明明百草头,明明祖师意」,没有在这句话上更起一个疑惑。这就是对道,对本性最好的诠释和展现。
道本无疑,人心自迷。行住坐卧,起心动念,也只是随缘任用,「做」而不生「做」想,直用直行,不再另外生一个心而已。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心。古人言:终日吃饭,不曾咬着一粒米;终日走路,未曾踏到一片地。又说:若能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吃饭就单纯的吃饭,喝水就单纯的喝水,简简单单,平平常常,一次只做一件事,不要吃饭的时候还想着猪喂了没有,喝水的时候想着等一下出门穿什么衣服,只是带着觉知,心不外驰,专注在当下的每一刻。
在电影《云归处》中有一段,老和尚喊启明居士来喝茶。
居士上来就问: 师父,这是您种的茶?
老和尚说:我不用种茶,漫山遍野都是,随手采摘一点,就够用了。
居士又问:师父,什么是禅茶一味?
老和尚没有回答居士的问题,只是不紧不慢的倒好了茶,淡淡的说了句:喝吧!
居士喝了一口,又忍不住说道:师父,这野茶有淡淡的苦味,算是禅茶一味吧?
老和尚答:喝茶就喝茶,喝吧。渴了就喝茶,饿了就吃饭,想那么多干什么。
修行悟道一点也不高深,平平常常,毫不奇特。举手投足,扬眉瞬目,无不是道。凡夫在本来清净的心上生了一个妄心,用「道」而不识「道」,但自性常在,不染不住,不得不失。若能当下万事休了,歇下妄心,不起妄念,本心随缘起用但不起用想,即与道相应。有偈颂曰:
大道本无难,人心自遮障,
明明百草头,汝何不自见?
端茶与送水,常用不起妄,
若人还不会,请自喝茶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