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违章动物》这首歌,想着:可以跟《拆东墙》来个对比分析。
今日在知乎上看到许嵩的微博截图,他在讲《违章动物》时也提到了《拆东墙》。是该放在一起好好欣赏。
这两首歌的MV都是叙事型的。毫不意外,一个讲“小贩与城管”的故事,一个讲“强拆”的故事。看着MV一阵疼痛,几个断断续续的画面停留在脑海中。
《违章动物》MV中小孩写下心愿,以及瓜农被城管推搡的画面。《拆东墙》MV中老人在满地的碎片中拾起一个相框,相框里是老伴的照片,他们的家不复存在。许嵩站在角落像一个旁观者目睹着的画面。
结合着歌词,《违章动物》中“卖红薯的姑娘想在学堂门前摆摊”与后面的“就买个红薯吧,否则夜太寒冷”对应。“卖红薯的姑娘”想摆个摊,“不可以没钱,也不可以不陪笑脸”。路人看到姑娘在夜晚的寒风中瑟瑟发抖,她的红薯还没有卖完,发出“就买个红薯吧,否则夜太寒冷”的感叹。
值得注意的是:“就买个红薯吧”这句是以平常说话的腔调念出来的,尾声带着丝丝叹息。(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巧妙构思)
全篇循环最多的歌词是:“一群高贵气质的差人在处罚违章动物”。
“高贵”带着讽刺,因为“高贵”,所以可以“处罚违章动物”。
“差人”对应“违章动物”,“差人”是人,“违章动物”不是人。可“违章动物”真的不是人吗?啊,只不过是“差人”不把某些人当人。同时呼应了“高贵”一词。
“当乌云不断堆叠,暴雨也就如期而至”一句,很显然的量变到质变。类似事件多了,就真的难以挽回了。这写的只是一个片段,单个的事例。折射出的却是整个社会的普遍问题。
“幸福的定义连番升级,拒绝回到初始版本”一句,我认为是个亮点。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对“幸福”的定义也在不断升级。而对于小贩来说,能生存就是“幸福”。我们看不到这类人对“幸福”的定义。
前段还是“缄默的泪,没有人在乎”,到最后变成了“缄默的泪,汇成这方土地的湖”。
前段还在描写一个人渺小又无助的身影,到最后汇聚成了一个群体的呐喊。整个立意上升了。
“汇成这方土地的湖”,“这方”是何方?这样的“湖”得有多少“泪水”?
歌词算是直截了当的,跟着曲调听来,本首转调比较多,看似平稳的音乐忽然来一个很突兀的音,让你的心“哐当”一下。这样营造出了“站在车水马龙的十字街头何处是我家”的孤寂和悲凉之感。
分界线——————————————————————
关于《拆东墙》,全篇是由一个唐代小酒馆老板的故事引出的。
“他不干 他不干 百年招牌祖祖辈辈流传下来,挣的并不快 但人熟地熟 还算落得个自在,掌柜的小破酒馆被人拆了东墙,后来有人看见他冒雪背着行囊暗夜离开”“丢下老 丢下少 他是否也曾无奈,一去若回来 老家的酒香还在不在”一句,掌柜的也想守住祖辈传下来的小酒馆,可这个小酒馆却被拆了。
最后一句“西墙补不来,可东墙面子上还得拆”。这句让全篇的立意由点到面了。
一层在讲:虽然有时知道强拆不对,可既然定下来了,即使知道不对,即使不完全有用,也得硬着头皮拆下去。
另一层在讲:现在很多人为了“面子”,不肯及时“回头”,一错再错。例如大学生想在同学面前体面一点,即使买不起高额的物品也逼着自己下单,下单之后发现自己没有那么多钱,生活窘迫。到这步依然不肯承认这个事实,借贷也得买买买。借了贷又还不上,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步入深渊。
可以说,最后一句是全篇的点睛之笔。
跟着这样一个善于观察生活的人,去听去看去了解。他从未解说过自己的作品,我们的理解也只能是自己的理解。从不知道标准答案是什么。
正因为如此,分析他的作品才更有意思:作者把作品完整地交给你,你能分析出什么就是什么。他把自主权交给你,他只是给你呈现一个世界,引你进入,却并不急于把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一股脑地强塞给你。一切等待着你亲自解锁,无论是很多还是一点,你能挖掘出价值就是他创作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