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毛泽东谈原四方面军遗留问题时,为何多次点名何畏?

毛泽东谈原四方面军遗留问题时,为何多次点名何畏?

作者: 金台望道 | 来源:发表于2022-10-22 06:17 被阅读0次

    【读毛年谱(271)】1942年,毛泽东49岁。


    1942年7月2日,政治局会议讨论关于对待原四方面军干部态度问题的指示草案,毛泽东发言指出:

    过去四方面军干部除何畏等以外都是好的,经过六年证明这些干部是好的。原四方面军有的干部犯了错误,要按错误的性质加以处理,不要把什么都说成是张国焘路线。

    会议同意毛泽东的提议,延安党政军民机关、学校人员,均须严格遵守政府法令,执行政府命令,并责成西北局、联防军司令部加以保证。

    这次会议,为原四方面军遗留问题画上一个句号。

    毛泽东为何在这里单单点名何畏?何畏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红四方面军军中"小诸葛"

    何畏,原名何世富,又叫何敬贤,1900年出生在海南乐会县博鳌乡朝烈村(今属琼海市),出身华侨家庭。何畏年少时随他的父亲何良炳来到了离家较远的马来西亚,在一所中华学校学习,在他成年之后学习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随后加入了马来西亚共产党。

    何畏回到国后,首先以华侨的身份考进了厦门大学,期间何畏还与郭沫若等人发起编辑杂志。 

    1926年3月,根据党组织的命令,何畏去了黄埔军校,成为了这个学校第五期步科第一学生队的学员。1927年5月,何畏从黄埔军校毕业。参加了北伐战争。。

    北伐军政治部合影,后排右一为何畏:

    后来何畏参加了著名的广州起义,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1929年被中共广东省委派往广西从事兵运。同年12月参加了由邓小平、张云逸等领导的广西百色起义,历任红七军连长、营长,红军赣南西河独立营营长,上犹县红色独立营营长。

    1932年10月随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入川,参加创建川陕直至豫鄂皖革命根据地,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十二师副师长、师长,与任其他师师长的王宏坤、倪志亮、王树声以及师政治委员李先念一起成为红四方面军(下辖4个师,约15000人)的主要军事骨干。

    1933年6月,红4方面军军事会议作出了将师扩编为军的决议,将红4方面军下辖之第12师连同巴中地区的地方武装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9军,何畏任军长,政委詹才芳,副军长许世友。

    之后,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西征转战,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参与组织或组织领导了许多重大战役。其时,率部进入川西的理县,并在那里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何畏一方面足智多谋,善于打仗,为革命立下过汗马功劳,在红四方面军将领中享有很高的声誉,被称为军中"小诸葛"。

    但是,他性格暴躁强悍,在部队中会用棍棒打人,严重时还会掏出手枪,胡乱开枪。工作方式粗暴,很多人对他都有意见。但由于张国焘器重他,众人没有办法。 

    何畏长征期间做错了什么

    1935年5月下旬,为接应渡过金沙江的中央红军北上,何畏临危受命,任懋功支队司令员兼政委,亲率部在夹金山下的达维镇,迎接到了翻越夹金山的中央红军,实现了红军两支主力军团胜利会师。这次历史性会师,史称"懋功会师"。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党中央决定,把红一方面军干部团和红四方面军红军学校合并,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大学,任命倪志亮为校长(未到职),原红九军军长何畏为政委,刘少奇兼政治部主任,李特为教育长,莫文骅为总支书记。红军大学随右路军行动。

    两军会师后,张国焘与党中央就下一步的行动路线发生分歧。1935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四川北部的两河口召开一个会议,会议否定了张国焘的西进政策。张国焘虽然面上同意了中央的北上方针,可在回到了驻地理县后,他立刻召集陈昌浩、何畏和余天云等人开会,之后致电中央,反对红军北上发展。张国焘还试图搞分裂活动,散布不利于中央的谣言,谋求中革军委主席和中央总书记之职。

    在随后的长征途中,何畏和余天云竟然一度用枪逼迫朱德司令,让其将位置让给张国焘。中央对此极为重视,对他们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但并未给予处分,而且中央作出了极大的让步,决定将一些重要职务分配给红四方军领导人。

    1935年8月,中央政治局在沙窝对于北上或南下的问题召开了会议。在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的联席会议上,中央领导人和张国焘进行了激烈的争吵。

    这个时候,何畏掏出枪指向了毛泽东和周恩来。还好徐向前一把握住何畏的手臂,向上举起枪。子弹打在了天花板上。徐向前拿掉何畏的手枪,递到毛泽东眼前。

    毛泽东说:“君子动口不动手,意见可以进行争论,但中央的决定不论如何,一定要执行下去。” 

    张国焘和中央的矛盾越来越紧张。9月9日发生的“密电”事件,直接导致毛泽东和中央连夜北上。 

    西安事变爆发后不久,以原红四方面军为主要力量的西路军失败。对张国焘的错误进行批判的时机已经成熟。中央到达延安之后,开始了对张国焘的批判。

    在清算张国焘问题的会议中,由于贺龙以及博古的提议,张国焘、何畏必须有所表态。在快要结束时,何畏等人承认了自己所犯的错误,而且表示会积极改正错误。毛泽东说:“他们并未完全深刻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不过以后可以转变到深刻承认自己的错误中去。”

    按照中央的命令,随即开展了批判张国焘路线的斗争。由于批判出现了过火状况,使红四方面军人员感到不满,导致在抗大的许世友等人密谋出走。由于举报,事件很快便得以解决。

    何畏并未参加密谋,但是由于许世友等人被关押,他表示了抗议,扬言向共产国际控诉,否则就会选择脱离共产党,所以他被秘密逮捕了。

    1937年4月19日深夜,何畏带着警卫员悄悄离开延安,也脱离了革命队伍。此后,何畏的名字在红色历史上消失了。

    毛泽东多次以何畏为反面教材

    毛泽东多次提到何畏,作为反面典型。

    在1942年7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提议对原红四方面军的态度问题来进行一个专门讨论与了解,并且将何畏列为了四方面军干部中唯一一个态度不好的。

    1944年4月12日,毛泽东在中共西北局高干会议上作关于学习问题与时局问题的报告,再次谈到了何畏,把他列为反面典型之一。毛泽东说:

    要在我们党内造成这样的空气,就是互相信赖。原则问题一定要争,但是要从弄清思想出发,从团结的愿望出发,从‘治病救人’的观点出发。反张国焘的斗争搞的比较好,但是还不够,其中还有毛病。如果把那次反张国焘路线拿到现在,就会进行得更慎重一些。张国焘这个人是不可救药的,我们也企图挽救他,一直到他走的那一天还是政治局委员。但是反张国焘路线,在群众中、在抗大、在军队中的某些方式,就没有整风以后的现在这样好,还有一些粗暴。那一次我们团结了绝大多数人,除了张国焘、何畏、朱德崇这样三两个人之外。

    何畏的结局,说不清楚 

    对于何畏的结局,现在仍然不太清楚,据悉有三种去向。

    1)有资料说,何畏步张国焘的后尘,投奔国民党,做起了国民党的特务。在《中国共产党历届中央委员大辞典》一书中有何畏的内容,书中说,何畏在1937年到西安治病时叛逃,投靠国民党特务机关任中统专员,并且在1949年解放前夕抓获并进行了处决。

    2)另一种说法是,何畏在逃走之后,有人看到他当时每日带一壶水,几个馒头,扎进图书馆专门研究中国农业,后来竟然成为了南京金陵大学农经系的讲师,1949年在解放军渡江前夕,他选择了投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据说是建国后的何畏:

    3)还有一种说法,他后来与一个叫罗明新的女子结婚生下了一儿一女,解放后失业回到了家乡,与他的妻子(正妻)曾国才和两个孩子一起生活。他不仅种地,而且还担任了教师。在三年大饥荒期间,何畏饿死在了家乡,还有一种说法是因病去世的。关于何畏去世的时间也有两种说法,一个是1949年,一个是1960年。如此可以推测,何畏选择了回到故乡,隐姓埋名,直到死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毛泽东谈原四方面军遗留问题时,为何多次点名何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pib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