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雨天的上午,燕儿送好孩子,给自己磨了一杯咖啡,换上自己最喜欢的白色纱裙,打开唱片,悠扬的钢琴声在房间里弥漫开来。她端起咖啡,光脚走到落地窗前,坐在藤编的地垫上,看着外面小雨砸在水洼里,不断的激起水花,往事一幕一幕地浮现在眼前。
回忆中只有妈妈的童年
由于燕儿的爸爸长期工作在外,她的的童年跟妈妈相依相伴,居住在妈妈的单位——学校。
学校如同她和妈妈的世外桃源,学校的围墙将她们与喧嚣的世界隔开。她的同学们都分布在县里的各个乡村。或许是遗传了妈妈不善与人来往的性格,燕子跟同学们也很少走动。因此,燕子十几年的成长过程中没有固定的玩伴,也少有同龄的朋友。但她从来没有感到过孤独,因为有妈妈,妈妈是她无话不谈的朋友,是可以陪伴她做一切事情的伙伴。
学校坐落在一条小河边。没有空调的夏天,清晨或傍晚,她和妈妈总是带一篮衣服去小河里清洗。那时的小河清澈见底,妈妈洗衣服,她看脚边游来游去的小鱼。晚饭后,妈妈带她去校园的杨树林里捉蝉未脱皮的幼虫。捉到的少,用麦秸杆烤着吃。捉的多便炒着吃。
洗衣服、捉蝉是妈妈带给燕儿的简单的快乐。
心灵手巧、眼光独到的妈妈。妈妈的手工做得非常好,燕儿一年四季的上衣、裤子、裙子都是妈妈自己设计,用缝纫机或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并且款式新颖,燕儿穿出去,经常受到周边人的啧啧称赞。后来,妈妈学会了毛线编织,每年冬天燕儿都有漂亮又暖和的毛衣毛裤穿,而毛衣上的图案、花型又总是被妈妈同事们争相模仿。
思想先进的妈妈。妈妈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燕儿的情操。
妈妈爱看书,抽屉里总会放着一到两本书。燕儿有印象的有竖版的《钢铁是怎么炼成的》、《宋氏三姐妹》,以及各种名人传记。她最爱看的书是《宋氏三姐妹》。妈妈也会跟燕儿分享里面的情节:他们的那个年代,女孩子被困在家学习女工,宋耀如(三姐妹的爸爸)却教三姐妹骑马,给她们买自行车,教她们骑。妈妈在燕儿小学时便给她买了电子琴,而在当时的环境,连学校里使用的也是老式风琴,更别说私人家庭了。
妈妈还爱听收音机,听得最多的是小说连播和广播剧,燕儿最早了解《平凡的世界》就是跟妈妈一起从收音机上听来的,还有《石评梅传》。广播剧有《魂断蓝桥》 、《廊桥遗梦》等经典剧目。晚上还会跟燕儿一起听《小喇叭》。听孙敬修老爷爷讲故事。
妈妈会从收音机上学唱儿歌,再教给燕儿。燕儿入学后,老师教唱的儿歌她都会唱。因此,一直到初中,燕儿都是班级里的领歌员,除了音乐课,每天午休结束,大家都在燕儿的歌声中清醒过来。
“美食家”妈妈。燕儿小时候体弱多病,为了让燕儿长胖增强抵抗力,妈妈的厨艺与日俱增。一周七天,饺子、菜馍、羊肉面、烩菜、羊杂、红烧鸡块,轮番上阵。最终把燕儿的身材从纤细变为水桶。
燕儿的童年是孤独的,因为少了同龄小伙伴,少了那份应有的父爱。但燕儿的内心深处充满了温暖,因为妈妈全身心地照顾、陪伴着她。
青春正年少
学习
燕儿入学后,学习成绩总是起起落落。
小学,语文、数学两门科目曾经保持双百至三年级。但三到五年级的成绩一般。
初中,燕儿最喜欢的科目是语文、英语、历史和政治,全是文科类。喜欢这几门全跟老师有关。语文老师讲解课文很有趣,再枯燥的课文,他都能找到吸引学生的办法。第一位英语老师是她的表姐,燕子从小就喜欢的漂亮表姐。爱屋及乌,自然喜欢英语。历史老师是一位“长发及腰”的女老师,一条马尾辫长到腰部以下,额前没有刘海,中间的头路自然地把头发分至两侧,魅力十足。长相是吸引燕儿的一个方面,重要的是课也讲得很精彩,有自己独特的授课方法。喜欢政治,是因位政治老师口才好,口若悬河。在主观题占一半的整张试卷,燕儿曾考出过100分的好成绩。
高中,燕儿是被保送进全县最好的高中。但整个高中阶段。燕儿读得非常艰难,因为她分班时选的理科,而非她擅长的文科。学习没有兴趣做支撑,又没有好的引导,成绩自然不会理想。以至于高考两次都考得不够理想。
恋
成绩一般的燕儿却深得同学和老师的厚爱。她是老师最信任的那个学生,是同学眼中漂亮又可爱的女生。她无论是长相、衣着还是一言一行都很特别,落落大方,温婉可人。这般可人儿的女子当然是大家爱恋的对象,但一路走来,一份份爱恋却只是暗恋。
她从初中开始便经常收到情书,一开始她紧张到面红耳赤,仿佛做了见不得人之事,但“习惯成自然”,她后来竟可做到置之不理、泰然处之。
高中毕业前夕,她生日那天,有一个宿舍的男生为她祝福,有礼物、有话语,她请他们去唱露天卡拉OK,以示感激。高考过后的暑假,曾经有两拨同学来家里替别人表白,一拨被燕儿的表情击退,一拨被燕儿妈妈撵走。
至今,她的耳旁偶尔会回荡起一句话:“你去拍套穿和服的照片吧,肯定好看!”那是高中毕业前,班里成绩最好的男生在路上跟她说的一句话,而之前他俩几乎没说过一句话,当然,之后也基本没有,尽管男生给她写过一封热情洋溢的长信。如今,他们两个生活在同一座城市,却也只见过两面。
曾经,每当燕儿与男友、老公吵架或闹别扭时,便会傻傻地幻想:如果我当时接受了他,现在会如何?
但当燕儿回忆起他们仅有的两次见面时他的谈吐,她总会一哆嗦。
第一次见面,也是那位男生毕业工作之际。燕儿身体不舒服,但男生坚持要她去他那里。燕儿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出地铁站时,竟然没看到男生的踪影。等待过后,男生才慢慢出现。
第二次,两位同学来燕儿所在城市出差,邀请燕儿和男生小聚。谈笑间,男生处处显示自己多么能干:在名企,走在高管的路上,但联系方式不愿透露给同学。那顿饭钱是燕儿付的,在点好菜后她已买好单。
童年,少年,青年,一个人成长的自然轨迹,必经之路。每个阶段的每一天,我们都在经历着一些事情,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是在积累经验,为长大成人做准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