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想想可以为自己做些什么事,do something good for yourself.
愿我所见之人,所历之事,哪怕因为我有了一点点的好的改变,我就心满意足了。这是我以前的想法,现在有亲爱的朋友告诉我,不是这样的,我们要每天先想想自己,想想自己每天有没有一点点好的改变,为自己做些什么事,比如早晨喝杯温水,让自己的肠道舒服,准备一些营养早餐,去外面晒晒太阳,做一些舒展运动,身体舒服了,人也舒服了。泡一壶茶,晒晒太阳,看看书,听听音乐,光想想就开始心动了,嘴角是不是就开始上扬了,那还等什么,我们有义务让自己每天先开心一下呀!
交往了一个男孩子,准备结婚的那种。总是旁敲侧击的喊他多看书,多学习,多冒险,告诉他,不懂就问,不会就学if you can't do, Lean ,但是他好像没有什么兴趣,我个人是更喜欢读书学习冒险。借K.Anders Ericsson 心理学家所提的“刻意练习”的方法,我觉得可以多放点书在家,陪读,潜移默化的重复练习跟反馈,就算没兴趣,应该也培养出来了。
所有的学习,都是跟有结果的人,重复学习,自省,比较,做出改变。比如说演讲-看所有名家的演讲视频,反复看,练习,反馈,录制自己的演讲视频,发现问题,不断纠正。这条,我最近在看英语基础的书,准备把最基础,一整本书读出来,录下来,放在视频号,这样既不占空间,又能有效记录,科技改变生活。
关于忧虑,如果总是在为未来忧虑,而不能享受此时此刻的时光,你可以把整个余生都搭进去,但是你真的打算这么过一辈子吗?富有冒险精神的我,想找人一起冒险,但是男朋友不喜欢冒险,所以我决定参加一些冒险活动,让他看着我玩。使自己有别于他人,独立思考,活得认真。总是努力寻找,寻找第二个“答案”。
关于多读书,每一本书中,都蕴藏着你所期待的自己,每天看看书,对未来有所期待,靠近幸福一点,最幸福的时候就离悲伤不远了。所以每天幸福一点就好。
再分享好好说话。
沟通,偏重“理解”---平等
说服(迂回),偏重“改变”---将我们的观点和立场植入对方心中,让对方按照我们想要的预设来想问题,并且得出我们想要的结论
谈判,偏重“协调”---通过博弈建立双方信任,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
演讲,偏重“表现”---自在得体有逻辑地向一般听众进行陈诉个人魅力,表演能力和控场能力。
辩论,偏重---“捍卫”---有理有据地维护自己的立场,回应对方的质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