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中说:关于词韵,并没有任何正式的规定。戈载的《词林正韵》,把平 上去三声分为十四部,入声分为五部,共十九部。据说是取古代著名 词人的词,参酌而定的。从前遵用的人颇多。其实这十九部不过是把 诗韵大致合并,和上章所述古体诗的宽韵差不多。……这十九部大约只能适合宋词的多数情况. 其实在某些词人的笔下,第六部早已与第十一部、第十三部相通,第七部早已与第十四部相通。 其中有语音发展的原因,也有方言的影响。
王力先生此处只是点到为止,没有展开论述,当年我读到这里也一掠而过未曾深思。填词就以《词林正韵》为圭臬,不敢越雷池一步。近来读词逾多,逾有疑惑。偶尔重翻《诗词格律》看到这段话,顿时有豁然开朗之感。
宋词通押最普遍的是入声通押。如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壁字按《词林正韵》在十七部。其他字在十八部。
再如满江红·点火樱桃
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春正好,见龙孙穿破,紫苔苍壁。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不但十七部十八部混押,而且还押了十九部的“怯”字。似乎宋人写词,《词林正韵》中的入声字都可以混用,故有“入声通押”的说法。
不但是入声字,其他三声的通押也很普遍。
蝶恋花
衰草残阳三万顷。不逢飘零,天外孤鸿影。几许凄凉须痛饮。行人自向江头醒。
会少离多看两鬓。万缕千丝,何况新来病。不是离愁难整顿。被他引惹其他恨。
押了十一部、十三部、和第六部三个韵部。
小重山
寒食飞红满帝城。慈乌相对立,柳青青。玉阶端笏细陈情。天恩许,春尽可还京。
鹊报倚门人。安舆扶上了,更亲擎。看花携乐缓行程。争迎处,堂下拜公卿。
城、青、京等都是十一部,中间加了个第六部的人字。印证了王力先生十一部十三部和第六部可通押。
满江红·仙姥来时
仙姥来时,正一望、千顷翠澜。旌旗共、乱云俱下,依约前山。命驾群龙金作轭,相从诸娣玉为冠。向夜深、风定悄无人,闻佩环。
神奇处,君试看。奠淮右,阻江南。遣六丁雷电,别守东关。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又怎知、人在小红楼,帘影间。
南字十四部,其他韵脚是第七部。印证了王力先生十四部可与第七部通押。
两点感想:一:韵是活的不是死的,故《词林正韵》可用不可拘。用《平水》《词林》者莫要鄙视新韵。二:王力先生《诗词格律》虽然是入门书,其实言约义丰,想读通不容易嘞,仅以此文作个注脚。
![](https://img.haomeiwen.com/i16556157/af6a9045ea69d183.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