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2016年8月11日。
莫将希望寄托明晨。
——达·芬奇
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
一直以来,我不喜欢把自己喜欢的想做的事情一拖再拖,比如看一本书,比如去一个地方,比如看一场电影……我今天想去做的事情,我不愿意拖到明天,所以在今天,就别留遗憾。
就算没有了明天,也不会可惜,已经完成了我想要的。
都说人在三十岁之前得用加法活着,三十岁之后用减法,我觉得这个说法还不算准确。
一个人应该在精神上的追求用加法,在物质上的追求用减法,一直到老。人需要的是精神富余,有梦想趁年轻就大胆去追,一路鲜花开放、光明总在前方。
除精神之外的方面,禅意至简,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我一直还相信这么个道理:没有任何事情是大不了的,没有任何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一切都会被时间淡化,只留当下。
世界是个理想乡,它总藏在你看不到的细节背后。
似乎快要下雪了,天气变得很凉,大片大片的落叶堆积在各个角落,来天津一年有余了,也在这里写了厚厚的一沓笔记本。我的笔记很多,从小到大,一样的大小和普通的封面,都是白页。然后在里面,画了很多画,摘录了很多小说里的句子,还有随意写下的感想甚至是各种可以用文字表述的东西。
我经常会想到,是不是达芬奇也做过同样的事情,不过人家更伟大。他会写下一些想法,想象的机械,甚至解剖图。这种感觉很好,当你的记忆突然丢失了细节,你可以在你的文字里重新找到。思想没有枯竭,文字便不会结束。
我最喜欢光影,无论夕阳还是白炽灯,有光和影的感觉也是很奇妙的。就像画布上明暗的渐变处,模糊而柔和。
怎么会突然想写这么莫名其妙的话呢?一个人静下来就是有那么多想法,不过一点也不闲。
有好多想去做的事情等着马上去搞定,这多快乐啊,这样的生活很美好。
大学是个象牙塔,我们不做温水里的青蛙。这里应该是个跳板,全力以赴,奔向属于自己的那条路。尽管路上无人陪陪,也会路过很多过客,经历很多悲欢离合,但是这条路还是当初选择的,那么我离终点是在一点一点地靠近的。
你无须言语,懂者自懂。
当然也会意外地失去很多。看淡点,也就无所谓了。是这么个道理。
有一本书的精神世界是极为丰富的,《基督的最后诱惑》。要么沉沦,要么成神,这是耶稣,也是作者所思考的神性和罪恶。
人性如此,何必在乎。
懂得人间冷暖,也自然懂得什么该放下,年年岁岁日子仍在轮转。
突然之前,想到了很早很早之前:
我总是和妈妈在傍晚的时候到海港边。
暮色四合,海鸟归巢,路过埋在沙里的木船残骸,看浪花和云朵。我应该是四岁左右吧,不爱说话,总是搞不懂很多东西,在我记忆里,深圳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印象里,天气是燥热的,每晚总会去逛逛夜市,买很多小饰品。街头有老人用字作画,有舞龙和狮的,有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
四岁,有很多记忆:
工厂后面有废弃的路看起来那么神秘,车间里大型机器像个可怕的怪物,妈妈总是去那一家店铺里买面条和大米,第一次懂得后悔是买了不喜欢的手链,这里有钱人的花园特别格调……说不出来,反正和后来所见到的地方不一样。
莫名其妙,说了很多莫名其妙的话,也许明天还是这样。
风很冷,快下雪吧,好想拥抱天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