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观察,发现一个现象,乡村,特别是老辈人集中的地方,有外号的人特别多。
我农村家东边的邻居叫王吵吵,再怎么干农活也晒不黑,长得精明瘦小,但说起话来不容别人插嘴,像炒爆豆似的噼哩啪啦,我搬来挺长时间都不知他的名字,只知他叫王吵吵。还有一个人叫垫碗子,初听人说,有点迷糊,垫碗子有什么出处?估计一准是模样长得不尽人意,只配垫在碗底吧。
还有叫铁耙子的,因其抠门,只进不出,一个劲的往家里划拉,人就送他这样一个“雅号”。听说一个刚嫁进村的小媳妇不明就里,随着别人也喊他铁耙子,见面就跟他打招呼:“吃了吗?铁耙子爷爷?”气的老头直翻白眼。
还有一个叫洋铁钉的,听说是上学时,老师教了一个“钉”字,他记不住,老师放他手里一根钉子,让他想不起来的时候看看。过一会老师再问:“这个字念啥?”,他吭哧半天,答不上来,老师让他看看手里,他看了看,遂高声回答:洋铁钉!在哄笑之余,他也成了人们口中的洋铁钉,一直叫到老。
炮仗筒子则是因为脾气暴躁,点火就着,坐地炮、滚刀肉都是村里惹不起的角色……
还有以职业命名的,像张大锤是以前铁匠铺的。至于大腻歪、大迷糊、大喇叭等等,这是人物的个性特点。
这些外号鲜活生动,妙趣横生。或内涵丰富,或性格鲜明,佩服村里人这些智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