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我独旅的第四年。
五月劳动节4天假期全花在了旅行这件事上。
由于前段时间工作上积攒了不少的负面情绪,所以得需要找到一个发泄口。旅行于我而言是具有疗愈作用的,不管是遇到的美景还是陌生而带点新鲜的生活,这些或多或少都能使内心变得平静起来。
我是个情绪管控的失败者。
在管理情绪方面,总是妥协于情绪中的“我”,而和“我”和平相处的一个方式则是使用不健康的方式,或者更加糟糕的方式,但这些方式都是不益于自己的。我也不知道该如何更好地照顾自己。
所以为了放松,在放假前一天就预定好了车票与住处。每次旅行前的心情都是带着激动与紧张的。实现心中的想法或目标的确会让内心获得一份成就的愉悦感。
尽管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半年有余,但钱包还是瘪的。贫民窟的女孩还是以"节能减排"为荣。乘坐最便宜的旅行交通方式——火车,选择最便宜的住处——青旅。这次入住青旅的人很少,刚到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包间的“贵妇”感油然而生。
到达杭州的第二天便开启旅行计划:打卡西溪湿地与西湖。五一那几天的气温让人仿佛步入了夏天。虽然太阳很晒,戴口罩戴得直冒汗,但阻挡不了旅行的坚定步伐。
西溪湿地的面积很大,大到放弃走完路线一圈的想法。世界上有很多的美景多到一双眼睛欣赏不完,而自己能欣赏的只是触手可及的美景。于是择一所无人的凉亭,从包里拿出一个本子记下心里想说的话与想法、思考类的东西。忽然情绪来了,于是点了一支烟,让烟消散在徐徐的微风里。
自己想要吸完一整支的烟,而风偏偏不让你如愿,抢走了一半的功劳。
这次旅行的目的就是记录心理变化的过程以及如何与负面情绪中的“我”相处。
有时忘记悲伤的一种方式就是让自己忙起来,去见见陌生人,去看看一些美景。人只要活动起来,一切都会变好。
有时,觉得世界上存在这样一类人,他们生性悲观、忧郁,以蓝绿色的性格活在人来人往的繁华世界里,而他们内心亦是孤独的。当习惯了孤独之后,反倒享受起孤独带给自己的好处,一人份的热闹也是由自己一个人去创造。
到了傍晚,独坐在西湖边的长椅上,看着落日余晖,总结这一天的收获:
喜欢有座位的全家
喜欢有树荫的夏天
喜欢喝0度无糖的可口可乐
喜欢坐在长椅上欣赏西湖的落日余晖
调皮的风竟然把烟吸走了一半
从傍晚坐到夜晚
好像是一场漫长的等待
等待最后的无非是一场空白
在一个全是陌生的人空间里,自己会表现得更加随意些,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那种表达,是一种快乐或幸福。
当回到住处后,惊然发现屋里多了一个姑娘,我们之间聊得不多,但我知道她不是坏人,性格上来讲偏外向。对于外向的人,我总会感到不知所措,不知如何招架。她第二天一早就离开了,那时我还躺在床上。
上午十点,太阳把自己最大的热情表现出来,还没出门,身上就已经轻微地冒汗了。
在做了十几分钟的思想斗争后,还是冒着被晒黑与流汗的“风险”去打卡圣地。不过象山校区没有打卡成功,原因是学校不让进。虽然浪费了一些路程、体力、金钱与时间,但想想人生的路也是这样走的啊。都会走一些冤枉路,但走的每一步都不是白走的,关键是看自己如何去理解与体会了。
每次去陌生的城市旅行,都会在当地买奶茶喝,这次也不例外。排了半小时的队终于喝上了machi奶茶。一杯奶茶的价格和一杯starbucks的差不多,但都是物有所值的。
傍晚,坐在湖边的长椅上,一边喝着奶茶一边再次欣赏西湖的美景,在心里与她好好地道个别。人和昨天一样多,在眼前来往频繁,只能听歌来缓解内心的烦躁。当听到引发自己情绪的歌时,便从包里拿出一包南京,抽了两根后情绪才有所好转。
或许,与负面情绪中的“我”和谐相处的方式只有吸烟、喝酒等之类的方式了。
回到青旅后,又来了一个姑娘。这个和上个不一样,我们之间聊了许多。她的故事足以写一短篇小说,庆幸的是即便她已经30岁,但还是选择从她的原生家庭逃出来,从她出生的南方小镇上走出来,只身来到杭州这座年轻、时尚的魅力之都,但她还是感到焦虑,担心自己会找不到一份好的工作,担心没有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
我对她说了一句我比较坚信的话:既然已经选择了这条路,即便头破血流又如何,自己的未来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在出发去火车站前,我们互相祝好,希望彼此的未来都是越来越好的。
旅行中会遇见不一样的陌生人,当然也会因此收集不同的故事,还有看见不一样的美景,但这些都是表象上的,而表象上的东西可以转化为实质性的具有真实效应的内心表达,把这些表象内化为自己的“灵丹妙药”,从而内心也会变得充实与丰富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