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聋哑父亲的前半生,一段似乎远去的历史;一个默默无闻的名字,一个孩子的父亲。这是一部由子女自己拍摄的关于父辈的纪录片,不到十二分钟的时长里,几乎囊括了这位聋哑父亲半辈子的历史。
幼年的一次高烧,将一个健康的孩子永远地封住了口。那是一段教科书上不愿提及的艰难时期,一本《赤脚医生手册》让许多对医学一窍不通的农民走上行医道路。没有科学手段,没有病历单,手册上的一道偏方——猪砂救了他一命,却也让他成了一级语言聋哑人。幼年的父亲因此有别于其他孩子,他没有去上学,随着自己的父亲上山开垦荒地或是放牛赚取公分。
不同于从小赤贫的父亲,母亲出身小康。身份悬殊的两人却有一个共同的命运:母亲也在幼年的一场疾病中成为了聋哑人。到了结婚的年纪,媒人数次牵线,但都是些母亲看不上眼的老头或秃子,同为聋哑人缺身残志坚、踏实肯干的父亲最终与母亲结为连理。
于整个社会而言,父亲只是个平凡而不起眼的农民,但对于本片的导演——车由轴来说,那是支撑着这个家庭的辛劳的丈夫,是从小教育他为人处事与价值观的父亲。导演作为一个在土地里成长起来的文艺青年,他与父亲之间有太多观念上的矛盾。从小没受过教育的父亲在有些事情上显得不近人情,他常常叫周围的朋友一起来凶生病的儿子,在学校要求收取五十元教材费的时候直言没有钱,但在之后又会默默拿出存着麻草拿到市场还钱,故作姿态地将五十元扔在地上任由儿子捡起。他不理解孩子对文学的执着,却也只是默默监管着孩子不要读些不好的书,误入歧途。
或许这不能算做一部专业的纪录片,简单的剪辑手法与穿插其中的大量图片不明让人感到有些突兀,这更像一个如你我一般的芸芸众生讲述自己那平凡又非凡的人生,在历经这么多事情后对自己半世人生所作的总结。让我不禁遐想,如若哑父能开口说话,藏在他心中的故事到底是什么模样?他口中的自己的前半生又是如何?旁白的背景音不疾不徐,在讲述父亲苦难的历史以及与父亲针锋相对的日子里仍是节奏轻快,似乎一切苦难早已在时间中放下,而等待这个家庭的曙光也终将到来。
我曾反复看了这片子《遇见无声之美,哑父治愈了我的焦虑与迷茫》,感觉这部片中哑父的哑并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主要是作为父亲的悲惨过往存在?片子里没有怎么描写父亲因为聋哑受到的不公?只是作为聋哑人的不便,受固在底层社会。
我甚至有一个新的角度,譬如说,哑父有不可能不哑,是什么让他宁愿沉默?他的隐喻对象是一头牛,牛为什么被抽千百鞭?还是为人类服务?据导演解释哑父曾受过计生委的强制……失去了一个孩子,这又是怎样的一段不公故事。
想必为了过审,导演删减了更多的真实,这份沉重的真实,我们无法面对。
历史将来会给他一个清白的!正义虽会迟到,却永不会缺席。
哑父,我挺你。
文/洪少涵,泉州人,学生,第二十六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入围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