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为赋新诗强说愁的青春萌动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学子们,许多人都有一个珍爱的日记本,摘抄了一些励志的名人名言或诗歌,压在自己的床头或箱底。
那时候没手机没电脑,出版业和文化流通领域也十分落后,许多书是见不到的。即便书店有,买本不当吃不当喝的闲书,也是奢侈的事,一般家庭没那个条件,传抄是当时不得已的手段。
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便是当时传抄并流行广泛的外国诗,成为同学之间临别寄语本子上的常客。
为什么这首诗流传甚广,甚至成为一种现象,值得专家们研究。
这首诗的翻译版本很多,下面的版本是我那时背诵的,像刻录机刻在脑海中一样,依旧清晰如昨。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必忧虑,也不必愤慨
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克制自己
相信吧
那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
我们的心儿憧憬着未来
现在却总是悲哀
一切都是暂时
转瞬即逝
而那逝去的
将成为可爱
再次强调一下,这个版本是我背诵下来的。也许是先入为主的观念作用,我认为是最好的。就因为我能十分深沉的朗诵这首诗,曾经吸引了不少迷妹。吹牛的,别信。
亚历山大普希金(1799~1837)诗人、剧作家、小说家、文学批评家和理论家、历史学家、政论家,俄国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是十九世纪前期文学领域中最具声望的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俄国诗歌的太阳”、“俄国文学之父”,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 主要作品有诗歌《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短篇小说《黑桃皇后》,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等。
普希金的伟大,既体现在的文学成就上,更体现在他的社会责任上。普希金一直在通过作品,提出当时主要的社会问题,他的风格影响了后来绝大多数俄罗斯作家。后来者虽然在创作形式上千变万化、不断创新,但是最终内核讨论的都是社会问题。读普希金是了解19世纪初俄国社会的最佳途径。
附《致凯恩》
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
在我的面前出现了你,
有如昙花一现的幻影,
有如纯洁之美的精灵。
在无望的忧愁的折磨中,
在喧闹的虚幻的困扰中,
我的耳边长久地响着你温柔的声音,
我还在睡梦中见到你可爱的面容。
许多年过去了,
暴风骤雨般的激变,
驱散了往日的梦想,
于是我忘记了你温柔的声音,
还有你那精灵似的倩影。
在穷乡僻壤,在囚禁的阴暗生活中,
我的岁月就在那样静静地消逝,
没有倾心的人,没有诗的灵魂,
没有眼泪,没有生命,也没有爱情。
如今心灵已开始苏醒,
这时在我的面前又出现了你,
有如昙花一现的幻影,
有如纯洁之美的精灵。
我的心在狂喜中跳跃,
为了它,一切又重新苏醒,
有了倾心的人,有了诗的灵感,
有了生命,有了眼泪,也有了爱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