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三年,六册语文教材,几十首古典诗歌,传统的处理方式是一首一首的教,各种的抠bia抓,抓默写、抓背诵、抓表现手法、抓思想感情……诗歌的韵味、美感就在这样的“解剖麻雀”中消失殆尽,孩子们对诗歌的感受就在这样的“面面俱到,则面面都不到”的讲授中被“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了。
这也是困扰不少一线教师的“不能言说之痛”,那么多首诗一首一首的讲,出力又不讨好。
读闫存林老师的《语文学习任务设计——原理、方法与案例》才有了茅塞顿开的豁然。
在闫老师的理念里,设计学习目标需要
①基于一定的标准对诗歌进行分类整合,②能调动已有的知识,初步理解诗歌,③能确定诗歌理解的难点,并提出解决办法。
我特别青睐闫老师所说的“分类整合”“调动”“确定难点并解决”几个关键词,一下子就抓住“七寸”了。
且看闫老师如何处理古典诗歌之大概念设计:
根据大概念教学设计理念,先列举出12首诗歌,分别是:
汉代的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南宋陆游的《秋思三首》(其一),唐代诗人张旭的《山中留客》,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李白的《春夜闻笛》杜甫的《月夜》白居易的《问刘十九》,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张籍的《秋思》,韦应物的《早春对雪》、《寄前殿中元侍御》。
若按传统教学方法,可不得一两个月讲了?
这个时候学科大概念就可大显身手了!
古代诗歌在体裁相似的时候表达的思想感情基本也是相似的。
这,可以作为解读古代诗歌的一把钥匙,也是师生教学所围绕的学习目标。
下面就按照闫老师的学科大概念亦步亦趋吧。
一,核心任务
核心任务应该是师生共同研究设定一个真实的前景任务,让孩子能够自我开展学习,在项目达成过程中实现预设的学习目标:
希望孩子们为低年级(初二学生)编选一个古代诗歌学习。
二,子任务
一个真实的学习单元,应该包括几个子任务来支撑。
1.根据一定的独特标准筛选四首诗歌,组成一个有机单元,并说明组合单元的标准,进而拟写一个标题。
2.在淘汰掉的诗歌里至少选择一首,说明淘汰的理由。
3.为你的单元写一段单元导语,说明单元内容及学习重点。
4.对所选定的诗歌给出关键词语的注释。
5.商讨并确定每一首诗歌的阅读障碍点以及解决办法。
6.编制单元学习思考题并给出参考答案。
这六个子任务有逻辑梯度,还能避免学生陷入“假学习”或不想深入思考的窠臼。
比如第二个子任务,也就是一种瘦身学习方案,让孩子们挑选自己喜欢的(对立面的不太感兴趣的)再进入学习的深水区。
比如第三个子任务“写单元导语”中,就是变教→学了,孩子们动起来了,学得真、学得深、学的新了。
“把学习重点说明”正好又应对了费曼学习法的核心——把知识讲给别人听,这样知识的留存率会更高。
比如子任务六,“编制单元学习思考题并给出参考答案”,需要孩子们合作完成,这时候的小组合作因为方向目标明确,变得合理而且有意义。这种合作是真正彼此需要的,在这样的合作中,孩子们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和节奏,真正的成了学习的主人。
这种大概念学习目标的设计,就可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把学习资源归类整合。
即使面对一大堆诗歌,孩子们也能在自己可以选择的任务驱动下,优质高效的完成,教师也能从“从头讲到尾”的满堂灌中脱离出来,岂不妙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