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大于努力”——这是我们很多时候能够听到的一句话。到底不同的选择会带来什么样的差异呢?从小米员工的两种选择,我们就可以找到答案。
伴随着小米上市,32岁的秦智帆万万没想到,自己也实现了财富自由。秦智帆也算是小米的创始人之一,2009年,刚毕业一年半,还在金山做UI设计的他,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和可观的收入,选择了小米。996的工作节奏,没有亲人,没有爱情,甚至都不知道薪资是多少。就这样进了小米。
据小米高管透露,早期来小米的员工,几乎都是从其他互联网公司“折价”而来的。据一名小米内部人士透露,譬如一位从微软跳槽到小米的员工,原来薪资能达到3万多,到小米只有1.5万元,降幅达到50%。小米那时候没有名气,薪资不可能高过各大互联网巨头。但秦智帆认为,早期加入的小米的员工,一定是有理想的一帮人,他们不是为了利益来的,都是有一些自己主观意愿才留在小米的,“不管是对公司做的事有兴趣,还是对模式看好,或者崇拜雷军。”
对于996的加班模式,秦智帆花了很长时间才适应。他说“当时真反应不过来,适应了至少四五个月。在金山,我打卡上班,很准时,每天六点半下班,可能还会去食堂吃个晚餐,这也是电视剧里面所描绘的白领的生活。到了小米,说是996,但哪回晚上9点下班,每天都工作到晚上12点。”秦智帆说,“对于996,虽然内心是拒绝的,我的身体和脑细胞是反应不过来的,到那个点,真的困得不行。但我还是觉得这是应该的。”
对于未来,秦智帆表示,“未来两到三年,我肯定不会离开小米。小米这个平台,在中国企业里面找不到第二家。我现在这个阶段,去BAT没有意义,如果我自己干,似乎还欠一点火候,我希望在小米学更多东西。”
按照现在小米市值计算,几位联合创始人的身家都普遍近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7亿元),秦智帆也算是做了非常明智的选择。
与秦智帆的经历相反,最近在一个论坛上,一个趣闻就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曾经可以用十几万就能行权的期权,思考再三后放弃,如今价值两千多万”。那时还是2013年,小米某小组一程序员干了两年后离职,那时授予其的一半期权已经成熟了,只要交十几万就能行权,然而他愣是放弃了,劝都劝不住,如今小米已经上市,有人粗略算了一笔账:这名哥们放弃的期权如今价值两千多万!两千多万是什么概念?很可能是许多人一辈子都无法达到的高度,就算年薪40万,也是50年工作才能换来的财富。
有一名小米员工跟帖讲述了一个更惨的案例:有个同事,两年前很多期权,放弃了一半走了,今年二进宫再面试小米的时候又配了两万股,但是现金薪酬太低犹豫下选择了另外一个公司,去了那个公司半个月后悔了,然后六月份期权池关闭了。
他们的做法,可以理解,无非就是对小米没有信心,担心如果一旦小米上市失败,很有可能变成一张废纸,十几万投资就打了水漂,十几万对于他们来说,不是一件小事,而现如今小米上市成功,拥有期权的小米员工就成了“人生赢家”,如果当初就业时没有选择小米而是其它公司,很可能就与这样的“巨额财富”失之交臂。
小米的成功是必然,也是偶然。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这样的运气,有很多的互联网公司都失败了。选择一个有前景,有信念,有文化,还懂你的平台比努力还重要,这就需要你擦亮眼睛,坚定信念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