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仪式之食
前几天看了一段著名艺术家“蒋勋”讲美学的视频,其中讲到关于“食”:
“小时候家里不管是逢年过节还是平时家里几人吃饭,必须得等到全家人一起上桌,盛饭的盛饭,拿筷子的拿筷子,摆碗的摆碗,这时候觉得这吃饭的桌子就如同一个寺庙,充满了敬重”这当中虽然讲的是关于吃的品位,但更多的让我们看到是一个“仪式感”的重要性!
生活需要一些仪式感试着想想:如果一家人吃饭,菜未上齐,人没到,大家各自吃完走人,那这种毫无仪式感,形同饭店的“聚餐”有什么意义,再者,从小生活在这样家庭的小孩儿又怎能体会到家的温暖以及如何学会去关爱别人?
生活需要一些仪式感记得大二那年手机软件里面一个叫“美图”的软件盛行起来,我喜欢它的原因是即使它拍的是一张普通食物,逼格也可以立马提升。所以那段时间每次与同学朋友聚餐,待菜上齐之后必不可少的是先把每个食物挨个挨个拍一张,再给它们来一张集体照,这时候你觉得桌上的菜如同刚出浴的美人,待质检合格送入口中,仿佛每一道菜肴经过了千挑万选的工艺终于与自己的味蕾相碰撞,菜里的每一滴油,每一粒盐吃起来都是那么与众不同!不得不说美图是一个强大的软件,也不得不说饭前拍照如同西方饭前对上帝祈祷一样,成为一种异样而有趣的仪式!
生活需要一些仪式感二.仪式之礼
而“仪式感”这东西让我更多的想起是老家村头有一尊泥菩萨,雕塑不算很精致,可大致分清楚鼻子眼睛耳,可别小看了这菩萨,大到逢年过节,小到升学高考,村里的人都会提前准备好一壶好酒,鸡鸭鱼肉全齐,香蜡烛钱四样备全,全家人到齐,先是家里的长者向菩萨鞠三躬,作三揖,然后把菩萨周围的杂草处理掉,然后依次慎重的摆上酒肉,点上香蜡,慎重说出祈愿,这时候长者会尽量止住咳嗽,小孩儿禁止喧闹,再一个一个按照长幼次序对菩萨进行跪拜,一切尽显庄严肃穆。待心愿达成之日必来“还愿”,若向菩萨许下的心愿未能实现,也没有嗔怪懊恼之意,只是怪自己朝拜之日没有十分的诚心诚意。对菩萨的朝拜成为我童年记忆里最为庄严的仪式!
生活需要一些仪式感虽然这看起来就是一个十足的封建迷信产物,但你必须的承认:就是这么一个封建的产物让村里世世辈辈的人信佛,信善良,信因果报应,信天缘机命。从小朴实的家风让我到现在都觉得:只要一旦有了邪恶的想法都是对神灵的亵渎,但也是因为心中有了个常驻的“菩萨”,一旦有了过不去的坎心里会企盼:明天会好起来的。虽然有阿甘式的自我迷惑,但更多的是对明天美好生活的坚定不移!
生活需要一些仪式感三.仪式之仪
最近电影院评分最高的当属《摔跤吧,爸爸》,其中不少片段让人潸然泪下,另我印象深刻的是吉塔在最后夺得了冠军,按照规定会赛场上奏响冠军国家的国歌,当奏起印度国歌的时候,悠扬的歌声越过赛场,穿过走廊,传到此刻还被反锁在器材室心急如焚的爸爸辛格耳朵里的时候,辛格流下了难以抑制的眼泪,也让观众再一次泪奔!
生活需要一些仪式感这时候的奖牌有可能代表的是个人的胜利,而这时候的国歌代表的是属于整个国家的胜利,这种仪式也代表了印度女人不应局限于每日三餐,与锅碗瓢盆为伍,印度万千女人也可以撑起这个国家的半边天!在这个时候,任何形式的载体都不如国歌来得震撼人心,因为这部电影即使是印度的,但它激发起的爱国情怀与独立精神是属于每一个人的!
生活需要一些仪式感生活一些仪式感,让你对食物充满敬重,以致能在生活中从容不迫,紧致有序;生活需要一些仪式感,让你有一种信仰,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相信狭长的裂缝始终会有一米阳光;生活需要一些仪式感,让你即使性别不同,国界不同,也依然能感受到有一种共同东西在引导你我!
生活需要一些仪式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