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极其自律、优秀的完美型母亲,培养了一位人见人夸的“别人家”的孩子,收获了多少肯定、艳羡的目光!然而,令人唏嘘的是,孩子初二以后成绩断崖式下滑,焦虑、轻度抑郁,逃避上学……
一天晚上,母女俩再次为了是否继续上学的问题爆发了激烈的争吵,家人入睡后,这位崩溃的母亲在凌晨悄无声息地从楼上一跃而下,直到清晨的闹钟反复响起,他的丈夫才发现……
(这是发生在今年11月10日,一个真实的家庭悲剧,本文末附详情文章链接,无数有着相似经历的妈妈在文章后留下评论,证明这并非个别家庭的个别现象。)
曾有心理学家指出:
“有问题的家庭结构,常可归到一种模式上:一个焦虑的母亲、一个缺席的父亲,和一个问题孩子。”
很多妈妈熬过了孕产阶段的生理疼痛、扛过产后虚弱仍需没日没夜育儿的辛劳,却在独自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越来越焦虑,在爸爸的缺席和不理解中失控,继而崩溃。
傅首尔曾在《奇葩说》有一段让无数母亲共鸣的吐槽——
“有些爸爸真的是素质很差,不陪孩子就算了,最可恨的是,他不陪,你含辛茹苦,他经常跳出来打劫。你问很多孩子喜欢爸还是喜欢妈,孩子的答案经常是爸,爸爸是完美的,为什么?因为距离产生美。
我的孩子写作文:‘我的妈妈很烦,总是逼我学习,我的爸爸就很好,工作努力不回家,从来不骂我’;
无良父亲不劳而获,侵占妈妈的劳动果实……每周12小时,如果孩子喜欢你,我为你鼓掌,大家分享爱;如果孩子讨厌你,也让孩子知道大人都是一样的,恨要共同分担。”
段子令人捧腹笑过之后,有多少父亲真正反思过自己家庭的现状?又有多少人真的从行动上有所改变?
焦虑的母亲+隐形的父亲+失控的孩子
今年的热播剧《小欢喜》中,宋倩的家庭模式正是如此。
宋倩一次次打断女儿的快乐,甚至剥夺她对理想的追求,女儿不堪重负,患上中度抑郁。她失眠34天后,离家出走,险些自杀。
一个妈妈由焦虑到控制,到近乎疯狂的控制,她从未想过“为你好”的那些安排,给了孩子莫大的无形的压力。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除了她曾身为学霸、能力出众,性格强势,以及极端的教育方式以外,更重要的是她身后缺少了丈夫的帮扶和分担。
离婚带给她巨大的伤痛和心理上的缺失,她连同本该给丈夫的一份爱,也一股脑都倾注到女儿的身上,陶虹在接受采访时说,宋倩和英子之间,已经扭曲成了恋爱关系。
她一边毫无保留地付出,一边无法抑制地控制。
而孩子的爸爸成了妈妈眼中的“第三者”,他就是那个“侵占妈妈劳动果实的无良父亲”,比消失的父亲更可恨,因为他会时不时跳出来“打劫”。
他投其所好,所有宋倩限制孩子的事,他偷偷地帮孩子完成,他给孩子买油条、带孩子吃火锅,给孩子买乐高,甚至父女二人共享“秘密基地”,他还纵容孩子旷课……
“诈尸式育儿”父亲的介入,打破了母女二人原本的平静和“默契”,母女间开始战火不断,孩子越来越想要逃离。
这也验证了傅首尔观点的正确性:“应该让孩子知道大人都是一样的,恨要共同分担。”
对孩子的责任需要有人分担,孩子才不会只怨恨逼ta努力的人,才不会最终演变成母女一场相爱相杀。
正因如此,陶虹曾在社交平台呼吁:大家在救救孩子的同时,也别忘了救救妈妈。
谁能“救”妈妈
❁ 妈妈要自救:自我觉醒,放下焦虑,释放控制欲,做回自己
现实中,大多数家庭都有着健全的家庭结构,但却不一定有健康的家庭关系和健全的家庭教育。
虽然深陷病态的母爱这种情况可能是少数,但是妈妈和孩子间陷入僵局的场面却比比皆是。
文章开头提到的母女战争,很多网友留言诉说了相似的经历和共同的焦虑,甚至很多人表示也想过一死了之,但仍然有很多母亲清醒地意识到与孩子和谐共处的真谛:接纳自己与孩子的不完美,接纳孩子的平凡,做回自己。
看看她们怎么说——
“为什么我们不能新生每一个生命自己的规律呢?每一个人都是带着自己的剧本来到这个世界的,感受自己的喜怒哀乐,随自己的缘修自己的人生,父母也好,儿女也罢,谁能互相代替呢?不要把自己和任何人任何事捆绑,用心做好自己就是对别人,对我们最爱的人最好的帮助。”
“我接受了孩子的不完美,同时也放过了自己,血压也恢复了正常”
“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大概持续了三年。现在的状态我和孩子都满意,亲情又回来了。其实面对这个世界,我们需要做的不是抗争,而是和解。跟生活和解,接受自己的平凡,也接受孩子的平凡,少些欲望,多些包容。”
“早一点承认孩子是平庸的,就早一点心静如水。其实大多数的人都是平庸的,不必要求太高,有时候你放下那些执念,孩子反而会给你一个大大的惊喜。”
“我也有过这位母亲前期的痛苦经历!幸好我是教师,我以前常说学生的问题,都是家长问题的折射。
当我的孩子出现问题我又解决不了时,我开始反思,我的问题在哪里?
慢慢地我回想孩子以前对我的抱怨,我才意识到,我太想让他成为我理想中的样子,而不是他想要的样子,现在我正在改变自己,我试图慢慢地接受他成长过程中自己选择的每一条路。”
❁ 爸爸的力量加持
妈妈与孩子朝夕相处,望子成龙,严格管教,孩子心生怨怼,不断反抗和逃离。让无数妈妈崩溃甚至失控。
很多时候如果爸爸能有爸爸的力量加持,分担责任,情况会大为不同。看看《小欢喜》中童文洁的家庭:
童文洁面临重重危机,先是学渣儿子成绩差到险些被蹲班,然后是面临儿子可能考不上大学的焦虑;工作上她遭遇小人使坏、意图性骚扰的上司,被迫辞职;丈夫方圆遭遇中年失业;公公婆婆被非法传销组织诈骗欠下一屁股外债……可谓是内忧外患两相夹击,苦不堪言。
可她却活成了3个家庭中幸福指数最高的妈妈,为什么?
因为丈夫方圆始终在线,他看似吊儿郎当不求上,实则谦谦君子润温如玉,他接得住媳妇狂风暴雨的坏脾气,看得透妻子为了家计在外的隐忍和委屈,也能同理青春期的儿子……
在丈夫和父亲的双重角色上,方圆可谓是教科书般的演绎,实在值得广大男性好好学习。
示弱、和稀泥、声东击西、曲线救国……他化解家庭矛盾于无形,缓和母子之间紧张的亲子关系。
有了丈夫的理解和支持,童文洁虽然紧张焦虑,却能免于失控,她学会反思,慢慢改变了粗暴严厉的教育方式,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在爸爸的言传身教下耳濡目染,儿子方一凡情商高,当无意中知道家庭的经济危机时,他似一夜间长大,默默努力分担,并且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并为之努力。
记者:您觉得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陶虹:父母分工上,从生理的角度讲,妈妈基本上都是“育”的工作,“教”的工作爸爸就会更多一些,因为爸爸的社会性更强,有的时候不是非要手把手地教你什么,更多的是示范作用和榜样作用。
心理学上讲,母亲的天性是靠近,女性本身又更关注细节,在亲子关系中容易产生焦灼感。而父亲的功能是分离,男性本身更具全局观,所以高情商的爸爸往往可以调和妈妈与孩子的关系,给妈妈安全感,给孩子空间和自由。
美国著名神经科学家梅迪纳教授也曾指出:
家庭情绪的稳定性对孩子非常重要,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妈妈的情绪。要想妈妈情绪稳定,最好的办法就是爸爸多回家陪伴和疼爱妈妈。
妈妈的幸福感,离不开爸爸的陪伴和理解,一个幸福的家,也离不开主动参与育儿的爸爸。
写在最后:
生活不易,育儿更难。
每个好的婚姻都需要一个不缺席的丈夫,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也需要一个不隐身的爸爸。
希望每个妈妈都被温柔以待,不需苦苦支撑,也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健康的亲子关系中快乐成长。
感谢阅读!我是宸妈愫愫,如有不同意见,欢迎讨论!
欢迎关注@芳草愫愫,欢迎互动,欢迎点赞。
【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本人并注明出处。
推荐阅读文章:《晚上和孩子吵完架,好妈妈凌晨跳楼自杀:家长比孩子更脆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