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83891/c6dfcaa0e90973a6.jpg)
记得曾在“大家”公众号读到闫红的一篇文章,提到夏洛蒂.勃朗特对于中国当代一些女作家的影响,其中就包括琼瑶。《简.爱》常被通俗化为“言情剧的鼻祖”,琼瑶的《窗外》等早期作品受此影响更为明显。
琼瑶的作品,小时候深爱《还珠格格》,尽管它是一部不那么琼瑶化的作品,特别是小燕子打破了琼瑶作品女主角多愁善感,温柔爱哭等标签化固有印象,无论是对琼瑶还是赵薇的发展都是一个高峰。
提起琼瑶女郎,大家会想到刘雪华、陈德容等,很少会将赵薇与琼瑶女郎相联系。不仅因为赵薇的多元化发展、一线女星等地位,无需靠琼女郎的标签,而且在于赵薇所塑造的两个女性角色——小燕子和陆依萍,完全不同于琼瑶作品中常规的女主设定。小燕子和陆依萍不再以柔弱、美丽、眼泪示人,而是多了韧劲、反叛。
这几年微博热搜常会“挖坟”一些老剧,《还珠格格》与《情深深雨蒙蒙》“首当其冲”,是表情包和搞怪无比喜爱和屡试不爽的神剧选择。
依萍这张记日记的截图常被用于自我勉励,其中“生活愈困苦,命运愈坎坷,我就应该愈坚强”的台词总让我觉得似曾相识。它化用了《简.爱》中简.爱的内心独白:“我越是孤独,越是没有朋友,越是没支持,我就越得尊重我自己。”
细细分析,依萍其实更像简.爱,反抗,不屈服,高度的自尊自爱。勃朗特所在的19世纪,马鞭与体罚常被男性用来驯服女性,简.爱便受过关红房子,在寄宿学校被当众体罚等惩罚。
![](https://img.haomeiwen.com/i683891/9a9f9a29297e1506.jpg)
《情深深雨蒙蒙》的背景设定是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依萍的父亲陆振华曾是东北大军阀,“九一八”事变后带着两房姨太及其子女来上海定居。陆振华的身上便体现了男权和父权,他不容挑战,像对属下一样要求女人和子女服从自己,这一点也让我想起了周朴园,自认为“自己的家庭是最有秩序的”,实则混乱不堪。
但像陆振华这样一个刚烈自尊骄傲的男性,最后却毁于王雪琴这样一个女人身上,颇让人唏嘘不已。蘩漪与王雪琴都是试图反抗夫权的女性,前者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新式女性,在压抑的家庭环境中渴望寻找真爱;后者则是出身低贱的戏子,心机恶毒,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完全看不到人性的光辉,其反抗也带有泼皮无赖,下三滥的感觉。
依萍的一句台词“我找不到我的刺了,我要去找我的刺”虽常被戏作表情包,却也反映出依萍的成长,尽管这种成长里带有很大的妥协。电视剧无论设定在何种背景,依旧是披着戏服的现代人,依萍身上有很多现代女性的特征,让我们觉得她三观极正。我们会以现在的标准同情和理解她,并为她的妥协感到不值。
我很喜欢《阁楼上的疯女人》中对《简.爱》这部作品的分析,伯莎像是简.爱的“替身”和另一个自我,代表了女性在男性主导社会中的反叛,只是这种反叛在当时是注定失败的,所以小说里伯莎必然死亡。而简.爱本人也由年少时期反抗的女性,变为符合道德习俗标准和男性审美的女性,她也为迎合这种标准妥协了一部分自我。
将这两部看似不相干的作品联系起来,一是反映了经典文学作品的持久魅力,以及对作家和写作者的影响;二是,对于女性命运的关注和反映也是女性作家的共同使命,体现于女性的成长和婚姻选择中;三是,作为读者和观众,我们也常在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获得共鸣或是有所思索和反思,观照自身与当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