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祸不单行,福无双至”。
在生活中,如果你稍微细心一点,就会发现有一些奇怪的现象。比如,有天你不小心划破了手指头,而接下来两三天内,你会咬破自己的舌头,撞破自己的脑袋,碰伤自己的脚趾头。而在此之前,你可能有两三年没有遇到过这种事情了。
国外有人花了十年时间仔细研究了此种现象,最终大致得出了一个结论,说很多事情的发生并不符合我们熟知的随机分布(比如划破手指这事儿,看起来应该是每一个月或者每几个月来一次),而是幂率分布。幂率分布对大部分人来讲比较陌生,通俗解释就是我们常说的“祸不单行”:坏事儿一旦出现,就可能在短时间内招来其他坏事儿接二连三地出现,给人的感觉就是”爆发”。
有一次去上海出差,临时起意说住一次华住集团旗下的中高端酒店,叫全季酒店的。结果登记进去一看,这酒店的房间格局非常怪:本来不大的房间,被隔成了两部分,而且不是沿长的那一边隔开的,而是沿短的那一边隔开的,这就显得两个部分都非常狭长,给人的感觉非常局促。进去右手先是洗手池,再往右是卫生间,左侧有个门,进去之后靠墙边是桌子,对面是窗口,左边是床。那床沿着短的一边摆放,床尾几乎要挨到另一边的墙面了。我一看这房间的格局就觉得风水很差。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给前台打了个电话抱怨了一下,前台说酒店的房间都这个德行,也就没再管它,反正就住一晚上嘛,凑合下算了。
下午在浦东开了个技术沙龙,结束后就开始从浦东往浦西赶路去参加一个同学聚会。沙龙地点离地铁站有大概一公里的路程,手里拿了一瓶矿泉水,其实也不是特别渴,但手里拿着矿泉水进地铁还得额外做安检,所以在往地铁站走的路上干脆就咕咚咕咚喝了下去。
坐地铁很顺利,基本上准时到达了约定的聚会饭馆门口。这时候感觉尿急呀,于是先去了趟卫生间,然后回来找到了同学。约好的同学有两位已经到了,我是第三个到的,还有第四位同学还没到。大家就先一边聊天一边等这位同学。
这个饭局是刘同学组织的,他家就在附近。刘同学做智能手表,刚好有了样机,可惜忘记带了,于是起身回家去拿。这时候桌子上就剩下我和另外一个同学了。我们两个聊了一会儿,刘同学和第四位同学都没来,而我又尿急了,于是我起身去上厕所,把手机放在了饭桌上,可回来一看傻了,手机没有了,被偷了,在我同学的眼皮底下被偷了。
这种被偷的手机想要找回来是基本没有可能的。手机被偷不是关键,关键的问题是,我要是没有咕咚咕咚喝掉那一瓶矿泉水就不会尿急接二连三要上厕所,或者刘同学没有回家拿样机,或者第四位同学早点到,或者我按照我平时的习惯在上厕所时随身带上小挎包和手机,我的手机是不会被偷的。
当一连串小的意外凑在一起时,小概率事件就会变成大概率事件,然后就会出现前面提到的爆发现象。具体到手机被偷这事儿,始作俑者是不是那个风水不好的房间?这里边的因果关系不是那么直接,但我相信是有的(好像那瓶矿泉水就是那个房间的)。很多情况下,当你打破自己的行为习惯时,就可能带来一些意外。
几年前我新买了一个手提小包,可以把钱包之类的东西放到这个小包里。但这个小包的提手被设计在了包的底部,通过提手拎着这个小包的话,小包就是倒着的。刚用上这个小包不久,因为忘记拉上小包上面的拉链,倒着一提,就把里边的钱包给弄丢了。
这也是一个习惯被打破而引发意外出现的例子。
爆发现象要揭示的关键就是小意外可能累积,从而导致出现大的意外,尤其是可能引发严重的后续连锁反应。比如很多大的交通事故就是由二次事故造成的。前两天有个案例,说一个先生在高速公路上遇到轿车的变速器出现问题,于是把车停在了高速公路出口处的隔离带上,随后有一辆大卡车撞上了停驶的轿车,造成一死三伤的重大事故。
前几天回老家开车,傍晚下雨天遇到车子的雨刷器坏了,当时心存侥幸,心想慢慢开问题不大,结果还是把车子开到了马路边的沟里动弹不得。这个事故本身并不严重,但如果处置不当,还有可能引起更加严重的二次、三次事故,想想都后怕。最可能的就是因为没有设立任何警示标志,导致后面开过来的车未能及时发现从而撞上你动弹不得的车,进而引发更加严重的事故,甚至死伤事故。
总结一下,我们如何才能避免意外的爆发?尤其是避免祸不单行?我觉得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第一,不要轻易打破自己的行为习惯,一旦打破,就要训练自己适应新情况或者形成新的习惯;第二,在首次遇到小意外时,一定要妥善处理,不要抱任何侥幸心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快消除小意外带来的负面影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