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青少年手机依赖症怎么治?

青少年手机依赖症怎么治?

作者: 行政小朱 | 来源:发表于2017-11-07 15:04 被阅读32次

    ————安心校园

    不久前某中学当众砸学生手机的新闻又一次引起了人们对学生使用手机的热议。

    从家长和老师的角度来说,手机是一个玩具,占据了孩子太多的时间,玩物丧志,耽误了孩子的学习,收走或限制使用手机,能让孩子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这似乎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但如果从青春期孩子的角度来看,恐怕会有很大不同。

    首先,在现在的城市中,使用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当然也包括孩子。很多孩子和成人一样,每天通过手机了解时事新闻、点餐、约车、导航、定位、购物等等,还有孩子做淘宝和微商,没有了手机,孩子们就与社会脱离了接触,无法维持原有的生活节奏。这不是孩子的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二,手机是孩子们的社交方式。青春期的孩子最重要的心理任务是发展自我认同的能力,孩子们需要通过同龄人的眼光来确定自我的价值,来给自己定位,所以他们需要和同龄人的高频度的交往。手机和网络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孩子们主要的社交工具就是手机,主要的社交途径就是网络。没有手机的孩子,就没有办法及时融入同龄人的交际圈,甚至会被排斥。就像一群成年男人经常泡酒吧,大家要么啤酒,要么威士忌,但其中一个哥儿们每次都喝“娃哈哈AD钙奶”,开始大家会笑他,几次以后就没人带他玩了。

    第三,手机是另一种“过渡性客体”。

    孩子很小的时候,喜欢每天抱着泰迪熊之类的毛绒玩具,它有一个专有的心理学名词叫“过渡性客体”。小孩子用它来帮助自己顺利度过和妈妈逐渐分离的艰难阶段,对小孩子来说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玩具,它有着重要的心理象征意义。

    到了青春期,孩子也需要这么一个东西来帮助自己度过从孩子到长大成人的内外交困的阶段,所以借用一下这个名称,把这个东西称为“青春期过渡性客体”。青春期最大的特点是幻想和现实交织在一起,它是一个从幻想到现实的过渡性阶段,所以每一代人的“青春期过渡性客体”都离不开幻想。

    远的不说,民国时的《蜀山剑侠传》,文革时的《林海雪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琼瑶的爱情,八十年代中期金庸和古龙的武侠,九十年代周星驰的无厘头,二十一世纪初韩寒的叛逆,都是不同时代的人的“青春期过渡性客体”,都带着那个时代的烙印,陪伴那一代人长大。今天的手机,只不过是扮演了这个时代孩子的“青春期过渡性客体”角色,把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连接起来。做父母的回忆一下自己当年是如何痴迷“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和《多情剑客无情剑》,如何被自己的父母鄙视和误解,也许能对孩子痴迷手机多一些理解。即使没有手机,青春期的孩子也会痴迷另外一样东西,所以不必责怪孩子。

    把上面这些信息归结在一起就会发现一些共性,手机最重要的功能其实是帮助青春期的孩子减压。这个年龄的孩子,内部有旺盛的荷尔蒙不停地涌动,外部有学习的压力重重包裹,除了正常上课,还有各种补习班,从初三开始,又要为了留学准备英语考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父母、学校老师、补习班老师、英语班老师、同学等,每天说的都是学习、学习、学习,成绩、成绩、成绩。内外的压力叠加在一起,无处不在、无法言说、无法拒绝。

    如果家庭中父母关系或亲子关系质量不好,那还要再加上一层压力。在这层层压力的重压之下,只有手机是唯一的透气孔,靠着从这个孔时不时透口气,孩子才能坚持下来。如果连这个孔都要堵上,他们不跟你拼命才怪。

    过去的孩子,就像被圈在一个四合院里,父母和老师是院子的大门,孩子想要了解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必须通过这扇门才行。这扇门什么时候开,开多大,开多长时间,是由父母和老师控制的。

    现在的孩子,还在四合院里,父母和老师依然还是院门,可是四面的院墙早就被互联网拆掉了,只剩下院门还孤零零地戳在那里。没有了院墙的阻隔,孩子们对外面世界的了解早已超过了父母,但很多父母还无法面对这样的现实,还在努力坚守着院门的功能,看起来很滑稽。

    曾经有位爸爸酝酿良久,对青春期的儿子说:“我想和你谈谈关于性的知识。”儿子放下手机,用悲悯的眼神看着爸爸:“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吧。”

    还有的父母和老师一直幻想把拆掉的院墙重新砌起来,然后继续行使院门的功能,这无异于逆天而行。

    孩子视手机如蜜糖,父母视手机如砒霜。如果处理得好,一部手机也不会让人如此神伤。父母可以把手机当做礼物送给孩子,这份礼物不仅是一个时尚的用品,更代表着对孩子长大成人的祝福,寄托着对孩子自我管理的信任。手机就变成了巩固亲子关系的载体,连接亲子感情的纽带。父母越信任孩子,孩子就越不会轻易辜负这份沉甸甸的信任。

    有一对父母因为孩子没好好写作业收了孩子的手机,过几天又还给孩子,没几天又收走了,再还的时候,孩子坚决不要了:不相信我就不要给我!收走手机我感觉像被捅了一刀,再疼我都认了。可你们这样捅了拔,拔了捅,还让不让人活了!!!

    曾奇峰老师两年前给女儿买了一部苹果手机,在路边把带包装盒的手机交给女儿时只说了一句话:“买手机是我的事情。怎么样对待手机,每天玩多少时间手机,多少时间学习,是你的事情,爸爸就不管了。”女儿当时的反应很有意思,她说:“你这样一说,我就想手机都不打开就去学习了”。

    学习和手机本来就不是你死我活的对头,关系协调得好,它们可以愉快地在一起相亲相爱。

    我见过不少的中学生学霸,每个人都有手机。同样的手机在他们手里和在我APP背单词,了解量子力学,琢磨引力波;他们用手机和国内国外见过面、没见过面的同龄人,甚至比自己年龄大的大学生、成年人交流共同感兴趣的自然、人文、地理、历史、科学、社会等等包罗万象的信息,他们通过手机把世界握在了手中。他们也会在学业任务比较重的时候,主动把手机中过于消耗自己时间的应用软件删掉,还会在手机中下载软件来主动控制自己使用手机的时间。手机对他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但也是能够自主掌控的工具。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青少年手机依赖症怎么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qrj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