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个朋友,旅行途中认识,一起登高临望、把酒言欢,聊天南聊地北,一路扶持登上险峻高处,大有相见恨晚之势。
旅行结束后,我们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因为不在一个城市,朋友圈成了最好的互动工具。每条状态下都会相互评论一番,是非常诚意的斟词酌句,不是点赞。
用只有我们明白的典故,
或者一张图片,或者一首歌。
那一刻,真是觉得,
你懂我,我懂你,
话逢知己千句少的感觉。
慢慢的,那一阵子忙碌起来,朋友圈慢慢也看的少了,评论也不及时了。可能彼此的新鲜劲也过了,从充满诚意的评论到被图标占领,到仅剩点赞。突然发现,上一次看见她的朋友圈是1个多月之前了,她是很喜欢发状态的人啊,最近怎么回事?
有一天,她发了一条状态,开头写着“好友可见:”,后面的内容是吐槽工作中领导和同事的。我突然明白了,既然有好友可见,那一定有好友不可见,同事可见,同事不可见,家人可见,家人不可见。于是,我礼貌的回复了“加油。”,便没有了下文。
我有点感伤,却无能为力,其实我们都一样,朋友圈拉近了交往距离,却丧失了交友深度。有时候,友情还不如爱情,都来不及说分手,就渐行渐远了。
一开始朋友圈里有同学,同事,亲戚朋友,后来,有朋友的朋友,买东西加个微信,送干洗加个微信,上进修课程、社交聚会加很多个微信。好友越来越多,可是可以说话的人却越来越少,有个手机的广告说“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有这个功能的手机好找,可以通话的人却越来越少。
随着社交软件的出现,我们的圈子越来越多,你看你微信里一个个不明所以的群就知道了。而为你点赞评论的,多数是你最近常处的那个圈子,种种原因这个圈子的热度降温了,比如毕业了,换工作了,一个聚会结束了,一场恋爱夭折了。点赞的人就该换了。
真是铁打的朋友圈,流水的朋友啊。
有阵子时常收到“清理好友”的群发短信,每每看到皱皱眉头,又下不了狠手删除,于是僵尸越来越多,同样的,我也在更多人的朋友圈里变成了僵尸。
旧的会走,新的还会来。
然后周而复始,有些不留痕迹,有些云淡风轻,而有些相见恨晚,又无疾而终的友情。就像《最佳损友》里唱的“来日陌生的,是昨日最亲的某某”,好感伤啊。
说点正能量的,我要特别感谢一种人。
有时候,发了很开心的事,或者重要的纪念日,或者节日。他没有点赞或评论,而是给你一条私信,跟你说祝福。
有时候,你说你生病了,或者心情低落,他没有点赞或者评论,而是一个电话过来,那种窝心的感动啊,真是温暖呀。
那种人,就是那一两个,也是铁打的。
有人说,别把社交软件太当回事,朋友的本质一直没变过,只是以新的形式让人更深刻的了解人情冷暖罢了。
该在的,一直都在。
会走的,换个形式也一样留不住。
去年给你点赞的人,还在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