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之恶的体现——告白影评
这是一部日本校园电影,从不同人物不同角度展现人性之恶。人物及关系简单,但剧情紧凑,不断有新的细节出现,打破你原先对角色建立起来印象。采用多角度叙事,不同人物分别使用第一人称对事件进行描述,推进故事发生的时间线,这种叙述手法与帕慕克小说《我的名字叫红》相同。整个片子色调阴沉,如果是一个人我可能没有足够勇气看这部电影。以下影评涉及剧情。
一个6岁小女孩的尸体在泳池被发现,警方判定为意外,小女孩的母亲,一位中学老师,虽然接受警方的判定,却不是真的这样认为。她根据自己的线索推理出事情的真相,是她班上的两个学生A和B合谋导致小女孩离世。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就算杀人也不会对两个少年判刑,忍受丧女之痛的老师借教育他们珍惜生命之名义,决心报复这两个学生,这是人性之恶的体现之一。
两个学生分别来自两个不同的家庭。A的母亲智商超群,是一名学者,生下A后不满于日常生活与父亲离婚,与她的大学教授结婚。A被母亲抛弃,父亲又娶了后妈生了小孩,更显多余,每日独自阅读母亲留下的书籍,制作一些小发明,参与科技比赛,希望获得母亲的关注。作品获奖的那天,报纸的头条被一个女孩杀了一家四口人占据,A萌生了杀人吸引母亲注意的念头。B的母亲非常宠爱B,但不知道为什么,B在学校没有朋友。A为了找到杀人同谋,假意与B交朋友,利用B做杀人准备,这是人性之恶的体现之二。
电影从班主任女老师向全班同学的叙述这件事开始,大家知道A和B 是凶手之后,整个班级所有学生的内心悄然发生了变化。女老师谎称在A和B的牛奶中加入了她的丈夫一个艾滋病人的血液,欺骗他们五到十年内会发病,B同学受到惊吓从此不再上学。有人向全班同学发匿名短信,建立惩戒杀人凶手积分榜,联合起来每天欺负还在自己看书的A同学。以正义之名,私人审判并且执行审判的全班同学都很邪恶,其中明明平时会在天台欺负人的学生此时也可以以惩罚杀人犯为名理直气壮欺负A向A扔牛奶。这是人性之恶的体现三。
班长月美是一位女同学,从来没有参与私自惩戒的行为,被认为是与A一伙儿的也被欺负。自己被打从不还手的A,看到月美被欺负立刻还手了。两人建立起革命友谊,就这样,作为A唯一知己的月美最终还是死在了A的手上,这是人性之恶的体现之四。
不要以为月美顶着全班同学的压力不欺负A就很善良。新来的班主任对教师职业充满热情,非常崇拜女老师那个身患艾滋病的丈夫,也是一位老师。女老师就利用这一点一直诱导新班主任去B 家家访不断给B施加精神压力,逼疯B。班长月美在新班主任的邀请下,全程陪同。接下来,剧情翻转开始了。B 的妈妈一直以为B只是被坏同学欺骗做了帮凶,但是B自己亲口向母亲坦白,他明知小女孩还活着的情况下,把小女孩扔进了泳池杀了她,目的是为了不做A口中的废物。B的母亲精神奔溃,写下遗书决定带着儿子一起自杀,结果被疯了的B反杀。从杀无辜的小女孩,到杀至亲的儿子和老妈,全片都是变态。事发后,警察到学校调查,月美指控充满热情希望拯救B的新班主任害的B 家里变成这样,这是人性之恶的体现之五。
全剧唯一单纯到显得很傻,对小女孩死亡事件一无所知对教师职业充满热情的新班主任,请了长假不来学校了。阻止女老师报复学生的艾滋病老师也死了。
还没完。A在知道他的妈妈怀了教授的孩子之后,非常难过,决定自杀引起妈妈的关注,并且制作炸弹在毕业典礼的演讲之后引爆炸弹让尽可能多的学生陪葬。从女老师打给A的电话中得知,女老师可能从中作梗,把炸弹转移位置到了A妈妈的研究所,引爆的炸弹没有在学校礼堂爆炸,而是让A亲手用炸死了他最爱的妈妈。A在人群中痛不欲生。但是因为这些场景都来自A听到女老师描述之后的想象,A 的妈妈可能死了也可能没死,都能从电影中找到支持的理由。此时你心里所想的是,希望A 的妈妈被炸死了还是没有被炸死呢?这是留给观众的一个开放问题。有人说A 的妈妈就算没有被炸死,让A从精神上被打败击垮,女老师报复的目的也已经达到了。我们也可以想到,顺着剧情设定,会有人希望A的妈妈被炸死,让A真正体会到女老师失去至亲的痛苦。导演利用这个开放问题,把观众引入剧情发展的结构之中,看到观众自身的邪恶。这是人性之恶的体现之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