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自己
图、文/ 谅 之
中国的建筑、家具大多有棱有角。就连中国的汉字都是方的,圆圆的铜钱,中间还一个方孔。
有棱有角的大八仙桌子,那么可爱。圆滑的世故哲学,究其实质就是打掉棱角,圆滑世故。
变通的中国人,有外圆内方之说的无奈。

有棱有角的人那么可爱,因为真实。支撑中国文化的人,大多有棱有角,才没有被岁月磨损殆尽。
真正的诗人应该是决绝的,有棱角,不油滑世故,至少是天真的。
诗人,应该有抗争不屈的灵魂。

神说,要有光。诗人的灵魂是有光泽的,接近神。
刘亮程的文字说,“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我们帮不了谁。”
诗人也是,有时候连自己都帮不了,能帮谁呢?
说到底,每个人都是自助的,灵魂是自我救赎的。

读到喜欢的诗歌,有一种力量,一种直觉的惬意,这源自自己内心的同源渴望,这是遇合,是极其美妙的。这种抵达,不仅仅因为诗和诗人,就像爱和被爱一样,是双向的,取决于读者的心向。
明子说,诗人,远去的动物。
听了,哑然若失。
刺穿黑暗的灵魂锋芒是人类最后的光亮,就像诗者内心的烈焰。
诗,源自心灵的光,所以更多的是直抵,有穿透力。
诗歌、诗人都是神圣的,却也是朴素的。

每一个星空下的孤独,都有诗人静穆体贴的光。
喜欢诗人秀杰的诗观:“怀一颗诗心穿越人群。”
读戴望舒的《萧红墓畔口占》: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读这首诗,总有一种荒芜苍凉充斥于心。这诗总给人一种感觉,就像安妮宝贝说的,“寂静深不可测”。
孤独,近似一种本能。
寂静应是常态。
黑暗里需要一缕光照亮,寒冷里需要一炉火取暖。其实,白昼和炎热里,甚至热闹中有更孤独的灵魂。
地球孤独的旋转,四季轮回,花开花谢,云来云往。其实,诗歌也是轮回的。

渐渐明了:光,不是直的。
怀一颗诗心穿越人群,温暖自己。
靠近自己,靠近人群,靠近诗心,温存取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