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听了周国平的讲座,他提倡家长写亲子日记记录孩子的成长。他有他说个好处,一,孩子长大以后,比如说十八岁,把他作为一个礼物送给孩子。这个礼物就是它,童年时期的这些可爱的事情,把它印成一一本书。
二,育儿的经历是你生命中的重要的里程,记下来,把它留住了,对父母来说是一个宝贵的纪念。
三,做家长的,有孩子要提高自己的素质。光是看育儿的书,这还是不够的。其实你每天读出观察孩子的成长,记录孩子成长。这个记录的过程是有思考的,这本身就是在提高你的素质。这些实际上是在探讨一个正确的育儿的方法。
越是忙碌的时候,越是会麻木不仁,记录的过程是让你反思的过程。
确实他所说的就是我最初开始记录的原因。
昨天洗脚的时候,我问孩子:"我为你整理了最近的那些画作,你最喜欢哪一幅?"
"我最喜欢猫头鹰。"
我孩子还画猫头鹰的时候,他说妈妈,你还记得绍兴儿童公园的那只猫头鹰吗?
我记得绍兴儿童公园里有一个很小的动物园,那里有一只很小的猫头鹰,关在笼子里。有一次他就这样近距离地看看了很久很久,我和孩子都被他都呆萌的表情融化了。
“你为什么那么喜欢笑江南?你不是更应该罗尔德.达尔?”
“罗尔德是童话家,笑江南是漫画家,他们是不同领域。”
“罗尔德的童话是童年不克缺少的糖果。”
“可是,他的童话书我看得并不多。”
孩子接着说:“妈妈,你知道吗?罗尔德的插画师叫昆廷.布莱特。罗尔德叫他昆特。我觉得昆s亭的画没有张乐平爷爷画得好。”
“我觉得他的话还没有张乐平画的好,你这样觉得可能是因为他的画是钢笔画,而且没有上色吧。”
“张乐平开始画画的时候,是在一个老板底下干活,他就偷拿老板的烟纸画画。”
“这是我想到了欧阳修,他小的时候上不起学,就拿书树枝在沙子上写字,他们都是缺乏物质而刻苦学习的人。”

在我孩子谈话的过程中,我发现他渐渐有了对美术的鉴赏意识。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很有趣,朱敬一《慢慢跑比较快》。
他说,如何来检验你的孩子是不是神童呢?方法很简单,把平时你给他画画用的A4纸放大十倍,如果他还是老有兴趣,不声不响的在很短时间内把这张作品画满,就说明有戏。
落落曾在一张很大的纸上作画,是趴在地上完成的。
这幅画画的是地球人到太空旅行。我不知道有天赋的神童是如何的,我就是觉得她对色彩有很好的把握。有一个家长通过在行找到了周敬一,这个孩子画的是公路交通,朱敬一就指导孩子再画满再具体一些,然后用俯视的感觉去画这个立体交通。
这种在家学习画画很不错的方法,老师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指导的,也是忙碌双职工可以选择的方式。
我孩子最近在家自己画,就是没有人指导,就让他自己无师自通吧。
我最赞赏的一个观点是审美学习永远比技巧学习重要。
我曾问过孩子,为什么喜欢画画?
他说画的好也好,画的不好也没关系,他只是把画画当做一种消遣的方式。
我觉得这样就很好呀,在一个自由自在的创作环境下,人的身心使放松的,那么他创作的的作品也就是自然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