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年农历除夕前,因为婚姻的问题被家人狠狠地批评一把,我能理解他们的想法,但我却不能把自己内心的独白昭然公之,人们心里的成见就像是一座大山,是无法翻越的,这是《魔丸降世》说出来的真理。
原本是不打算将这么一件事写下来,由于张同学也因为被家里人催婚,我俩儿隔着网络谈了很久,觉得自己应该写些什么,就当是证明离经叛道吧。
我今年25岁,过不了几个月即将26岁了,按照老一辈的算法,我的孩子应该在接受义务教育,我妈也常常和我讲,家里边年龄最大的、没结婚的人,就是不才我。他们也常常提及哪一个比我小的妹妹又生了孩子,毫无疑问他们相当羡慕,说实话,我本人一点羡慕的感觉都没有。
说来有些惭愧,不才我已经迈入奔三的队伍,但一次恋爱也没有谈过,更深层次的讲从来没有为什么人心动过,唯一一个稍微有些好感的男孩子,也是因为那段时间他的言论比较符合我的观念,当然外形也还算过得去,不至于泯然大众矣,毕竟我也是个颜狗。
即使这样,我也相当清楚这不是心动的感觉,只能感叹于该死的理智。这是我担心婚姻的一个重要原因,我担心自己单向的屈服于传统礼教观念,之于伴侣和自己、孩子都是一个错误的开始。
父母长辈总是把圆满挂在嘴边:成家立业、养儿育女、子女成家。时代在发展,思想观念可不会自己马不停蹄的往前跑,何况是一个发展不均匀的社会时代。
中国人论为开枝散叶是理所当然,他们的想法无非如下:
后继有人,宗室体系根,归根到底是怕自己将来老无所依,这才是重男轻女的本质属性。从奴隶制伊始,后继有人的思想就已经根深蒂固了,女儿嫁出去后冠以夫姓,已经算不得后人,将来老了动弹不得,赡养的责任在于儿子,而女儿想回娘家还需往婆婆处请示,是个左右为难的存在。
现代女性想不通父辈的执著,认为自己虽为女子,却也有能力有义务赡养父母,不觉得自己比兄弟差,也不过是因为自身受到的超前教育或作为女儿家被看轻长大的经历,世人总是爱以自身的观念和经历去央求别人的理解和谅解,却忘记了自己也做不到去理解和谅解别人的观念和经历,在他人眼中是一样的固执。
但如足够的豁达,就会明白这世间所谓的感同身受,不过是因为那人也曾这般苦恼,各自在倾诉里平衡心态罢了。这两者我的长辈们一项都不占,又怎么去换位思考呢?
人多势众、树大遮阴。农业为主的旧社会,子女多意味着劳动力多,人丁就是财富,人多才不会受他人欺辱,所以叔伯都会有四五个兄弟姐妹,当然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当时的避孕工作落后产生的,而树大遮阴自然归宿的问题,女孩子好比浮萍,总要有个依靠,父辈总要离开,唯有寄希望于子孙来继续守护孩子。
我只是例举两处,要依次分析的话,写上得写上好几天。
我父母而言,成家立业,养儿育女都已经完成了,人生大事只剩下最后一件:子女成家,从此便再也了无牵挂。他们的婚姻大部分都是包办的,我想中国式的婚姻,很少有人是因为爱情吧,从古至今都是因为:呆着会好、可以凑合。
我其实很不喜欢奶奶的言论:那家不错,你呆着会好。婚姻不再像是《牧马人》扮演的那样,只是需要一个落脚吃饭睡觉的地方,而我的父母长辈却停留在那个时期,唯一与时代接轨的就是希望我自己去谈对象,我当然也想谈,实在是没什么人可以下得去手。有时我会想:仅仅是因为呆着好的话,我在哪里呆不好呢?一个人多爽快。
父辈们的婚姻,在饥寒交迫的年份无非是找个老伴搭伙,能有个吃饭睡觉的窝;今日灯光霓虹璀璨,我憨笨不假,可能吃饱穿暖。婚姻的追求早已发生了变化,无论是精神层面还是物质层面。
时代的宿命是时代的罪过,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我之于时代,不过是烂泥之于车齿,注定避无可避。
我总归是要成家的,假使自己一辈子体会不到心动的感觉,起码有想结婚、想养育孩子的打算和准备,这不仅是尊重伴侣,也是在尊重自己。显而易见的是,我目前还没有这样一个打算,生命之于三分之一的我,过得不算安稳,假如乱糟糟的进入下一段旅程,我想并不会比现在过得好。究竟是顺势逐流,用一辈子的感情和将来无辜的孩子只为堵住父辈的嘴,还是等自己稍有准备去面临行程,这是我对婚姻的考量之二,毫无疑问我选择了后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