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艺复兴的故事》是个很大的挑战。尤其是现在,《百年孤独》一百年的孤独B站、抖音都能3分钟讲完,在《文》里浪费这么多时间,就显得很傻。尤其是在读到这些冷的不能再冷的冷知识的时候,我实在想不出来,除了在《一站到底》可以派的上用场,还有哪里用的上。
是的,豆豆和童漠男之战,我站童漠男。喜欢漠男那个神经病的调调,也喜欢他输出的观点。我们都太着急了,着急到什么都要速,读书要速,减肥要速,感情要速,成功要速,心脏搭个桥可能也要现场“速”。
可我们没有办法,自己都已承受不了时间浪费,又怎么有时间慢慢来呢。
说到这里,又想起扎克伯格的META,车说,这么费尽,干嘛不直接视频呢?因为视频也得花时间啊,为了“速”,只要输出内容,省了自己亲自视频的时间,有元宇宙帮你“速”了。我的天哪,真的很可怕。
但真的没有办法。或许这天来的时候,我能来得及找个可以种地的地方,采菊东篱下吧。
是的,有点焦虑了,也因为此时已经19:57,而今天的日更还没有写,我也只能“速”且“水”了。
回到通罗马的主题,“条条大路通罗马”原话是“All Roads Lead to Rome”,这是一句谚语,出自《罗马典故》,是指做成一件事的方法不止一种,人生的路也不止一条等着我们发现。
比喻采用许多不同的方法办事,都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近似殊途同归。
这是大家都知道且在用的概念,盐野七生告诉我一个好玩的冷知识。在通向罗马之门这层意义上,只要历史上围有城墙的城市都有罗马门,“罗马门”遍地都是,所以“条条大路通罗马”。
近似脑筋急转弯的冷知识。不用费劲一条道走到黑,只要在你要走的路的尽头画个框框叫“罗马门”,那么你就是闭着眼睛走,也能条条大路通罗马。
很有启发。
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叫做罗马的话,我们要通向的终点只有一个终点,罗马。但那是千难万难的事情,正好住在罗马的人当然一步直达,远在亚洲或者更远的岛国怎么办,跋山涉水。
那么,忘掉世俗意义的成功吧,就地立下自己对成功的定义,画出自己的罗马之门,就地你就抵达罗马,抵达成功了。
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不必通到“同一个罗马”。那么人人都要成功,也不必人人都用“名利”来衡量,人人都有自定义的成功。
喜欢这个美好的概念。
然后还要说我喜欢的脱口秀大会,我喜欢的童漠男。和以往4季的都不一样,这一次,大家真正的在享受舞台,参加比赛不再是同一个“罗马之门”,而是“成为自己”。所以我看到了松弛个性的杨波,大爱肉食动物,欣赏邱瑞、漠男,也同样喜欢在舞台上一站到底的庞博、建国。
当大家放下“脱口秀大王”的执念,每个人都成为自己的时候,唯一的“罗马之门”就不在了,遍地都是“罗马之门”,于是真正意义上的“条条大路通罗马”诞生了。
在这个意义上,才是真正的“文艺复兴”吧。
喜欢这样的脱口秀大会,喜欢这个定义,喜欢现在的状态。
所以,你有自己的“罗马之门”了吗。
是的,我并没有去研究《文艺复兴的故事》里关于这个知识点的具体描述,我已不care,我在乎的是我喜欢的观点,在这个意义上,我也实现了读书意义上的“条条大路通罗马”。
放下执念,一起实现自己的文艺复兴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