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一,也是六一,我们不知道小学放假。这是背景,很重要。
我家2岁3个月的小宝7点就醒来,一直在闹情绪,我估计是起床气。正在卖早餐的我,因为店里没什么客人,于是我抱起他,倒杯水给他喝他不喝,于是我就哄他,抱着他,顺手拿起电动车车钥匙,开车去买包子给他吃。
一路上他还是闹情绪,感觉又生气又伤心,我问他,你是不是怒怒出来了?你是不是忧忧出来了?他不回答,依旧在闹。我心里突然有一丝丝怒气出来,于是,我问自己:“你在生气吗?生气有什么用?”
可能因为觉察出自己的情绪,内心感觉平静了些。给他买了2个流沙包之后,决定带他去看挖土机。
当孩子看到挖土机的时候,他不再闹了。而是数挖土机。“一辆、一辆、一辆。”他用手指指着挖土机。
我拿起他的手,一边指着挖土机,一边数:“一辆,两辆,三辆。”看着他心情稳定了些,我从袋子里拿出一个包子给他,“吃包子好吗?”
孩子嗯嗯的点点头。
看着孩子情绪从易怒到平复,我内心满满的自豪感,我在心里说:“余铭丽,你太厉害了,又一次没有对孩子发脾气耶!”
回到家之后,刚好有位小姐姐来买早餐,而我妈正在准备早餐从学校档口拿去早餐店的档口卖。
我把孩子放在椅子上,孩子不肯,想我抱他。这时候我妈就说了类似你怎么这么不听话的话,我立即回应我妈妈:“你骂孩子顶多赚多1块,那有什么用?”当然,这句话我是夸张了,不过话说回来,骂孩子的确没用。
其实换做以前,我是不敢跟妈妈这么说,毕竟自己也没什么依据来证明我这句话,可学了那么多儿童心理学不能白学啊。况且,你骂有情绪的孩子,孩子也听不进去啊!
妈妈听了我的话,闭了嘴。
婚后跟妈妈生活了6年了,一直以来,她都在无限的包容我。当然我们也有因为几次意见分歧而大吵大闹。不过话说回来,这6年我也看到妈妈微笑的变化。比如遇到孩子捣乱的时候,妈妈会跟孩子说:“我现在很生气,你不要再捣乱了。”换做以前,我妈妈直接指责孩子捣乱。
妈妈细微的变化,可以说功劳全在于我。
平时我会跟她聊看过的书,听过的音频,给她讲各种故事,有民间、人物传记,跟她分享儿童心理学,线下课遇到的有趣事情。
这些年来我是“厚着脸皮”跟她“东扯西扯”那么多,有时候我不想说的时候,想到有次给她讲绘本故事《穿靴子的猫》后,她问我还有没有这么有趣的故事时,我觉得很幸福。
为什么我会觉得幸福?
回到童年的时候,从7岁开始,我在大人眼里,就是一个非常懂事勤劳的孩子。我甚至不敢在妈妈面前抱怨一句。所以童年的我是很少可以像婚后这样与妈妈各种闲聊。因为大人“误以为”的懂事,我的童年过得非常压抑,在小学高年级的时候一度有轻生念头。
后来还好,我把注意力转向同伴导向,并在读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找到了好朋友交换日志,才足以缓解我的“压抑感”。当然,当时这份感觉是源于父母婚姻的不和谐导致的。到现在为止,我已经开始慢慢释怀了。所以,我觉得现在可以经常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真的好幸福。
今天巴拉巴拉扯了那么多,其实就想跟你分享一个想法,就算你在原生家庭中养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你也可以因为学习而改变,而当你学习之后所带来的变化是“复利”的,这种变化是能影响身边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