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二起我就开始研究如何填志愿,如何生涯规划,将孩子的性格和兴趣特长结合。
儿子性格特别内向,不擅长社交,他希望能有独自完成的工作,作为一个社会人,不可能不与人交往。
他不愿意当老师,其实小学有几年他曾经说过:“因为爸爸都是老师,所以我也要当老师。”在几岁孩子的眼中,父母就是他的榜样,他的标杆。
到了初中高中时有了自己的想法,看着老师特别辛苦,要和各种各样的学生打交道,他已经忘记了当老师的原本初衷。
曾经想过要学经济学、金融学,去买股票、基金,可以赚很多钱,也想过要当厨师,做很多好吃的,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
如今,问他想干什么,他自己也说不出来,问他喜欢什么,他也不知道,毕竟他对各行业各专业也不甚了解,他给我的答案倒是很有道理:“我不去学,我怎么知道我喜不喜欢。”
目前很卷的教育类排除了,临床医学,我也排除了,时间投入太长,学习非常辛苦,儿子也没兴趣。
当今热门的计算机、电子信息类,儿子的成绩拼不过前面的学霸们,读一所太平常大学的计算机,是没有出路的,放弃。
从国家今后的计划考虑,以后需要的和急缺的人才,比如水利、地质、矿业、气象、农业、食品安全等,有壁垒性的专业,相对冷门,儿子也具备科学专研精神,我认为他在这些行业上能够培养出浓厚的兴趣,不断深入挖掘,思考为什么,需要怎样做,才能在该行业走得更远更深。
然后选出这些专业在国内排前的学校,经过几个月的招生数据收集和听一些大学的招生宣传,初步列出了志愿专业表。
本来想拿给儿子看一看,让他能对排在前面的学校和专业有所憧憬和期望,从而为之付出努力。列表的六十几所学校前1/3属于“冲一冲”类别,中部1/3属于“稳”,后1/3属于“保”,再怎么发挥差都能够有学上的。令我非常失望,递到面前他看都不看一眼。
放一边,继续关注相关大学的信息,待六月份高考成绩出来,儿子可以对比着,有个参考,自己做定夺,填下最终那一份神圣的志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