竿长难及乡

作者: 曼曼长路 | 来源:发表于2020-03-08 22:54 被阅读0次

《诗经·竹竿》是一首卫风怀乡之诗,具文如下: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傩。/淇水滺滺,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方玉润在其《诗经原始》中评论:“《竹竿》,卫女思归也。”“无端而念旧。……盖其局度雍容,音节圆畅,而造语之工,风致嫣然,自足以擅美一时”。

诗中,通篇未见一字思乡、望归,而通篇读来却没有一句不是在表露思乡之情。根据诗文,不由浮现这样一副场景:一名女子乘舟游于淇水之上,见到有人在用竹竿钓鱼,这同自己家乡(百泉)一样(甚至自己幼时也曾和兄弟父母一起这样在家乡钓鱼),可是回家的路长之又长,自己偏偏嫁了这么远,想回家也是路远难至(“远莫致之”)。“巧笑之瑳”是说这名女子颇为貌美,“佩玉之傩”,是说这名女子身份地位高贵(按照三千年前的风俗制度,玉器佩戴有严格规定,只有王室贵族才有资格佩玉),而且按方玉润的点评,这名女子应受过较好的文化教育才能作出这首文采斐然的诗,与《野有死麇》的直白露骨完全风格迥然。同样受教育也是当时王室贵族的专享,又可旁证此女出身高贵,所以她的婚嫁绝非一件简单的事,更加可能是政治联姻。出嫁后的她在异乡驾舟出游,想到虽然夫国与母国相距几十里之遥,空间上的距离并不遥远,但是她的思乡之情绝不是简单地思乡,恐怕更多地还是和政治有关。可想而知,宫廷里的争斗暗涌、母国与夫国的外交关系、她所处的微妙的政治位置和发挥的作用,虽然她“巧笑”嫣然、行止优雅,外表落落大方,但是内心却忧虑不止。而且时而“泉源在左,淇水在右”,时而“淇水在右,泉源在左”,恐怕也说明了她自己心里左右为难的窘境。只是所有的这些,除了她自己心知肚明外,很多无法开口向人倾诉,只能秘而不宣,最后的“驾言出游,以写我忧”只能像“淇水滺滺”,颇有点“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味道。

当然,时至今日,斗转星移,怀乡已不再需要背负这么多的难言之隐,怀乡,就是怀念那一份温馨的家庭血脉、那一份被呵护宠爱的感觉、那一份单纯美好。离乡的人儿,离家乡的距离越来越远,总是要“每逢佳节倍思亲,遍插茱萸少一人”,离乡的人儿也如候鸟一样南来北往,只是候鸟越来越少,候人越来越多。

相关文章

  • 竿长难及乡

    《诗经·竹竿》是一首卫风怀乡之诗,具文如下: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

  • 长竿歌

    长竿在钓鱼,一塘清水里。 小凳在甩水,一条大鲫起!

  • 长竿行

    先雨后雪加大风,路面结冰雪亦冻。走在时而嚓嚓,时而呲溜的路上,那是一种不大不小的提心吊胆。 午饭后我说今天不用去东...

  • 品味菜根二百一拾三

    213.居官有节度,居乡敦旧交 “士大夫居官不可竿牍无节,要使人难见,以杜幸端;居乡不可崖岸太高,要使人易见,以敦...

  • 菜根谭:居官有节,居乡有情

    【原文】 士大夫居官,不可竿牍无节,要使人难见,以杜幸端;居乡,不可崖岸太高,要使人易见,以敦旧好。 【译文】 读...

  • 《菜根谭》·211 居官有节居乡有情

    原文: 士大夫居官,不可竿牍无节,要使人难见,以杜幸端; 居乡,不可崖岸太高,要使人易见,以敦旧好。 为官时,不可...

  • 现代诗·《何处是乡关》

    乡梦远、乡梦长, 酒醒何处是故乡? 乡梦断、乡梦残, 离土容易归乡难。 一朝得空归故里, 村童见面不相识, 笑问客...

  • 换一个思维角度2022-07-10

    古代鲁国有执长竿入城者,横着长竿通过城门时,进不去,他又竖着长竿入城,还是进不去。这时,有一老者说自己见多识广,把...

  • 野钓究竟长竿还是短竿好?

    野钓的鱼情一般都是相对比较复杂的,要想把野钓玩好,其实和黑坑一样,关键就是熟悉,比如最近有钓友问我的一个问题,就是...

  • 难乡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 昨夜残灯斜照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竿长难及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qysd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