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们误解别人,误解这个世界,甚至误解自己。
一直以来,我们都习惯于用二元的价值论去评判这个世界。如真与假,善与恶,好与坏。但是当我们仔细去观察这个世界、感受自己内心的时候,难道没有发现一点奇怪之处吗?其实,世间的许多人物、事物都不可以用单纯的二元价值论去评判的,因为我们迟早会发现二元价值论解释不了这个世界,反而还会误解这个世界、误解别人、甚至误解自己。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以这样的思维去评判这个世界呢?
个人认为是思维的懒惰。我们习惯于拿来主义,似乎别人说的都是真的,从来都不去做深层次的思考,因为深思本身就是一件很累的事,而且还看不见思考的价值。另外,二元的价值论与“贴标签”类似。我们可以很容易地为人与物贴上标签,但是那种轻松的举动,留下的可能是别人挥之不去的阴影和自己难以改变的固定思维。当然人性都是择易避难、趋利避害的,这也无可厚非,只是我们真的应该认真思考一些问题。或许,我们的生活会更加轻松。(身体的懒惰可以摧毁一个人,而思维的懒惰可以摧毁一个民族。)
今天在微信上看到一篇文章《总说老实话的人,情商很低》。其实,当我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内心还是有些排斥。点进去看了几段就没看了,倒不是因为文章写得太差,而是因为自己若有所思,便没看了。
老实说:“我一直为我的表达能力和情商所苦恼。”平时很少说话,但每次说话似乎都会让人感觉有些不舒服,难免伤害自己身边的人。一次又一次地思考,但是都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因为内心似乎觉得自己似乎都没有错。
人的思维决定一个人的行为,如果思想不改变,行为也是很难改变的。
一方面是伤害别人,另一方面是违背那所谓的底线。其实,生活有许多这样的矛盾。这种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实际上,都是思维的矛盾。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其实,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过,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面队这样的矛盾,我们不应该停留在矛盾本身的斗争,而应该做一些深层次的思考,而不是让所谓真假的二元价值论来帮我们思考和评价。
其一,我们应该思考直白的语言是否会对别人造成某种伤害。比如,某个人长得不怎么好看,你若直言不讳地说出来,对方必然会很难堪甚至会发火。为什么呢?因为你伤害到了别人。俗话说:“恶语伤人六月寒。”这足以表明说话的重要性。
其二,我们应该思考我们内心的底线。是不是存在问题。生活是不断变化的,我们心中有些原则并不是永恒的,可能存在许多问题。个人的思维中就存在这样的问题。从二元逻辑的角度讲,如果我们说的不是真话,那么我们一定说的是假话。乍一看,并没有任何问题。但逻辑假设的前提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这句话的逻辑前提是我们的生活是二元的世界,但是我们的生活是二元的吗?显然不是。那么问题来了。在二元之间还存在一个模糊的区域,而这也是我们经常忽略的区域。我将这个模糊的言语区总称为第三言语区(注:第三言语区并不是一个单元的区域,而是一种集合)
当我们认识到了这个第三言语区时,我们便会对言语的认识更加广阔。如果我们所说的话不是真话,那么我们并不一定是说的假话。那么当我们与别人交流时,我们就不会因为我们没有全讲真话而苦恼。就像季羡林先生曾经所言,做人应该“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问题又来了。当我们以这样的思维和态度去面对生活和世界,或者将此种想法告知他人和世界的时候。我们的潜意识也会反驳自己,别人或许也会投以鄙薄的眼光。我怎么可以成为那样圆滑世故之人。这确实不再单纯,但这又是那么让人无奈。在大多数情况下,人性都是趋利弊害的。我也不可能逃脱我本有的人性。另外,我们的传统也对那些所谓的“圆滑之人”存在偏见。再次回到二元价值论,传统思维习惯性将那些圆滑之人列为“恶”,所以人们也就习惯性地接受,这又要联系到文章开篇所说的那个问题。在此不做讨论。(注意:传统思维是否将圆滑之人列为“恶”,有待考证。圆滑是一个什么样的词?)
生活有许多共性。不止是说话,还有许多有关我们对人与事的评论都存在相似的问题。因此,当我们面对这个多元的世界时,以多元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或许我们会有新的收获。
尽管现在明白这个道理,但一个人真正做到游刃于真假、善恶、好坏之间是一件极难的事。我也不想去想未来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因为那本身就是一件未知的事。将自己的百分之八十交给外部世界,将自己的百分之二十留给自己内心。他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他自当展现于这个世界。
无论怎样。纵算我们看到了这个世界和人性的复杂,但是我们仍然摆脱不了复杂的人性;纵算我们可以圆滑的处世,但我们依然逃避不了生活的意外。
尽管经历沧桑,看见了这个复杂而多元的世界,但面对这个世界,我们还是会误解这个世界和自己。
人生确实有太多的无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