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劝学》时说起为什么读书?有一个小小的声音说:“为了将来成为人上人。”……
电视剧《山海情》里面有个情节,马德福与马德宝兄弟俩谈起命运与读书的关系。
01.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自立歌》中说过:“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宗,不算真好汉!”普通人家的孩子,要做到靠自己,最好就是读书。
农村孩子,尤其是70、80年代的,大多数都有一种改变命运的强烈愿望,且坚定地认为改变命运的最正确方式就是读书。
可事实上并非如此,有时甚至事与愿违,目不识丁者衣锦还乡,发奋读书的却斯文扫地。
时代发展,纷繁复杂。
农村孩子最终分成了读书与不读书两类。读书的人并不一定就飞黄腾达,大富大贵,光宗耀祖;不读书的也并不一定就落魄不堪,穷困潦倒,愧对先人。
那时农村孩子改变命运的愿望如此强烈,目的就是摆脱贫穷。
那时不像现在,国家没有轰轰烈烈地扶贫,贫寒子弟一切首先靠自己。
在我的学生时代,不知道有过多少次,自己走进村公所的办公室找村干部开贫困证明,回校交给班主任减免学费。
穷人的孩子过早尝到了人间的辛酸苦涩。
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村,不是个别的贫穷,而是集体的贫穷,是时代的贫穷。
我的母亲干农活在村里是一把好手,我的父亲教书十里八村首屈一指。可父母再勤劳再能干,也架不住四个孩子读书一路高歌猛进,攻城略地的势头。读书上学的开支使得家庭难堪重负,最终读书致贫。
尽管如此,非常幸运的是,我家兄弟姐妹之间还没有艰难到遇到像马德福、马德宝兄弟俩和《新结婚时代》里,建国兄弟俩那种艰难抉择——抓阄来决定家里是谁来继续读书的地步。
不过,我们家也曾濒临那样的边缘了。
可以这么说,我父母吃的苦,超过了绝大多数周围的人。
02.
父母把我们送进了大学门口,就已经筋疲力尽,达到了能力的极限,我们要开始自己各寻出路,只有扶上马,没有送一程的力气了。
高中毕业那年,当从电话里查到自己高考被大学录取时,兴奋之余瞬间心酸,泪湿眼眶。
因为我们太不懂事,只知道一直读下去;也因为太懂事,我们才铆足了劲一直读下去。
车到山前必有路。记得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校道两旁的树静静地接受着烈日的炙烤,蝉声聒噪,拿着高考成绩单,我做出一个由来已久的决定,去申请国家助学名额……
整个高中,那就是我努力奋斗的目标。
越努力越幸运。我毕业的时候,有关部门告诉我:“你们现在大学生就业非常不容易,可以自由择业,祝顺利。”那一刻,望着东北的飘洒的雪花,我的泪水崩溃而出。
命运,有时候改变得就是那么突然。
03.
读书人最终分两类:一部分成为“公家人”;一部分成为“私家人”。“公家人”就是过年过节都难以与家人团聚的那种,比如马德福,比如我,比如我的兄弟姐妹。“私家人”始终是自由之身,走南闯北,艰苦创业。
当读书人的书读完了,残酷的生活现实却开始了。
《山海情》里,有一次马德福马德宝兄弟俩喝酒,马德宝对他哥(学而优则仕的镇长马德福)说:“凭你那点工资,不贪不腐能喝得起这个(酒)?”
的确,有的读书人连马德福都不如。好歹人家当官了,是马镇长,即使一个月领着那杯水车薪,但是面子有光啊!
我毕业那年寒假,回村里,邻居问我:
“书读完了?”
“读完了。”
“做什么?”
“当老师。”
“就当个老师,还漂洋过海的,读个什么书?”声音充满着不屑,随即投来鄙夷的眼光。
我不说话。即使至今,对此我也无话可说。我并不怪他语出刻薄,因为在他眼里我确实没什么出息。当老师这份工作仅仅能养家糊口,不能光宗耀祖,遑论荣归故里。
而那些不读书的同龄人,仅仅靠在广东打工,十几年前就在老家建起了小洋楼。每逢春节,村里别家的鞭炮声响得最久,烟花耀眼,人气旺盛的是他们,我们家寂寂无声,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即使我如今,也只是个房奴,且已为奴十几载,况且未来还有几十载,漫漫长路,一眼望到头。
读书的人成了马德福,不读书的却成了马德宝。这不是混蛋逻辑吗?不是的。因为读不读书最后都“沦为”打工人而已,都一样。
04.
但是,读书人也不必妄自菲薄。只要真正把书读进脑子里,眼界必定不一样,思维必定不相同,要相信知识就是力量。
不应该盲目跟别人比。每个人的机遇不一样,除了自身能力,机会真的也太重要。读书人只需要自己跟自己比,只要问问自己:“我不读书,会怎样?”答案也许便有了,所谓羡慕不读书的小伙伴,也只是对现实不太如意的自嘲而已,也许自己自视过高了一点。
如果读书这条路,“天资一般”的我们还能否考上大学呢!一部分人不读书,也等于是给我们让路了吧。
毕竟,那些勤劳致富的非读书人其实并不笨,甚至更聪明!这才是他们致富的最根本原因。李嘉诚没什么学历,如果他信奉不读书,他的后代能撑起他的商业帝国吗?澳门赌王何鸿燊没什么学历,如果他崇尚不读书,他能让后代拥有着惊人的高学历?其实,他们本来就是很聪明的人,当然也深深知道读书的重要性。时势很重要,时势造英雄。
况且,一个人成功的定义,如果只是以谁在家住大房子外出开名跑车,谁排场前呼后拥、鸣锣开道为标准的话,那么我无话可说,同时感到悲哀。
我们国家民族的星辰大海在哪里?邓稼先成功吗?钱学森成功吗?袁隆平成功吗?屠呦呦成功吗?
我相信,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政治课告诉我们一个人成功与否,主要看他对集体的奉献。一个人如果全物化了,就连个人都不纯粹了,还谈何成功?
如果读书没读到心里,马德福可能一度早升官发财了,成为了学生说的“人上人”是只颐指气使、媚上欺下、中饱私囊,喜欢践踏别人的尊严和利益来铸就自己的辉煌的人。
项羽年少时看到秦始皇出行的阔气排场风光体面,于是发誓自己也要成为那样的人上人——彼可取而代之,稍有成就便刚愎自用老子天下第一,眼高于顶,最终众叛亲离,兵败乌江。
而刘邦见到秦始皇说的话是——大丈夫当如是也!最后刘邦胜利了。
西楚霸王的话里就有“要做人上人”的意味,而刘邦则委婉和隐忍了许多。我坚决对学生说,读书一心想为了成为人上人,最终会很容易害了自己的。
嘿,唐代章碣的《焚书坑》古诗说“刘项从来不读书”,是真的吗?只是揶揄秦始皇焚书坑儒没用而已,刘项其实是读书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