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8011023/5c4e58e5282d1756.jpg)
我们知道,孩子的成长和成人不同,成人认知能力强,仅仅凭知识获得自己思考也可以形成新的信念,而孩子需要体验,体验到的他才内化为自己的信念,这一点较成人容易很多。因为他们认知还不稳定,还没有固化,可塑性强。所以尽早给予孩子尽可能多的体验,可以让孩子更快的形成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当然这个体验也需要在科学的基础上,有所取舍和设计。
体验也是可以设计的,是可以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需要有意创造的。而我们很多孩子的体验都是随性的,就像买彩票,运气成分较大。恰好父母提供了好的成长环境,这个孩子的成长就比较顺利,少走很多弯路。如果父母提供的环境不适合孩子健康成长,孩子的身心发育就会误入歧途。
不是孩子不要体验所谓的恶劣环境,有些看起来艰苦的环境恰恰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而是在有心理保护的前提下让孩子去体验,而不是为了体验而体验。有的才能放矢,我们永远要记得,让孩子体验的最终目的和所要达到的目标。
比如,有些孩子行为表现很自我,大人看起来可能斤斤计较和自私自利。我们很多父母不允许孩子有这样的行为,一有这样的行为就严厉制止,这样做的后果其实并不能解决孩子的自我。体验自私,这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的,因为没有体验过他就很难放下。我们单纯靠说教告知他自私不好如何如何,他是没有概念和感觉的。因为他没有体验过,他看到很多人都很自私,他心里就会有一个疑问,既然这么不好,为什么他们还要自私,是不是他们在骗我?就像我们大人经常告诉孩子玩手机不好,结果我们天天抱着手机,孩子也无法真正的放下手机,因为他潜意识认为我们说的不对,因为我们没有放下。
如何才能放下?让孩子去体验。允许他自私,让他体验自私会给自己带来什么,让结果教育他,引发他思考。如果自私的结果是更多人远离他,他自然会思考和调整,如果不调整,越来越痛苦,直到有一天受不了了,他一定会放下自私。也许别人还在自私,可是他感受到了自私带来的不好,他不会理会别人如何,他自己就会放下。
做一件事好与不好,这是我们大人经常告诉孩子的,我们用我们的标准代替孩子的体验,希望孩子听我们的,少走弯路。然而经历无法取代,过程无法超越,有些带着苦的体验也是人生必经之路。
只有允许孩子体验自私,体验计较,他才会放下自私和计较,因为他觉得并不好玩,不是善的,美的,对自己没什么好处,自然会放弃,而不是借由父母告知而放弃。这一点,作为父母的我们必须清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