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你爸真的拿你弟弟没办法!你赶紧问问他老师你弟弟在学校到底表现怎么样!我担心他考不上高中,那样可怎么办啊?就完蛋了!”
——“我弟弟还好,成绩上游,不至于高中都考不上的……”
——“盼来盼去,盼来了这个二胎儿子,成天就围着他转,你妈头发都急白了!吃不香睡不好!”
——“妈,为什么你要生二胎?”
其实,我是知道我爸妈要二胎的原因的,他们想要个儿子,凑成好字,传宗接代。
转眼间,弟弟上了初中,爸妈已是奔5的年纪,性格截然不同的两个人总是和我说着近乎一模一样的话:
“你弟弟不和我们沟通,你多问问管教一下,他最是听你的话。”
“你弟弟不行,比不上XXX,成绩一退再退,一点不让人省心!”
“怎么搞呢?你弟弟太让人失望了,没有丝毫上进心!”
他们口中的儿子,爱玩不学习,懒惰不上进,贪吃不自觉。
但我眼中的弟弟,聪明可爱,懂事体贴,暖心勤快,成绩尚可,或许有些贪玩,也有些不自觉——但正是一个13岁男孩该有的状态。
毫无疑问,我爸妈很爱我弟弟,他们对我弟弟没有溺爱,也不算太过强硬,但并不知道该如何和这个二胎儿子对话,一如对待当年的我——
总希望我和我弟弟成为“别人”;
总通过贬低来起到激励作用;
总试图沟通却因一两句言语不和展开单方面的批评和指责;
总贩卖焦虑或者将自己的焦虑转移到我和弟弟身上……
他们想让我和弟弟变得强大、自信和勇敢,但在家里,从未有过平等身份的交流,总对我们耳提面命,我们只能唯唯诺诺,唯命是从;出门在外,总吝啬夸奖,放大我们的缺点和过失,时常数落……
坦白来说,这样长大的我,内心敏感,自卑胆怯,也有些不易察觉的悲观主义。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我想这句话,在家庭教育中同样适用。
回想起我妈,她为了生我弟弟,辞掉了安稳舒心的工作,跟着我爸东躲西藏,像打游击战,甚至流掉了两个未完全成形的妹妹,我妈说,其中一个埋在老房子的枇杷树下……
10岁那年,我妈抱着出生还没几天的弟弟,风轻云淡地和我诉说着,那时阳光洒在她身上,望着我弟弟的眉眼尽是柔和,一脸恬静。
我却再也不愿意吃枇杷。
我妈和我抱怨时,我正把玩着手上的一颗枇杷。
脑海中浮现的都是我爸妈这些年来的辛苦和付出,他们爱我和弟弟,只是方式或许有些不恰当,但这份爱远胜于爱自己。
对他们来说,先是父(母)亲,再是丈夫(妻子),最后才是自己。
我和弟弟,都会好好努力,不负期望,起码,我们想成为自己。
挂了电话,思虑再三,我终究剥开了枇杷,可真甜。
举报/反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