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网关是什么
②什么是服务网关
③微服务中的网关技术选型是怎样的
今天这篇文章就围绕着上述三个标题为大家展开解读,欢迎大家一起相互探讨,交流学习!
网关是什么?
在之前的互联网单体的应用架构中,也是存在网关这一重要角色的。直到现在比较火热的微服务架构中,在无数的服务集群,同样,网关也是不可或缺的!那么网关究竟是什么?网关其实可以用一个公式去表示!
网关 = 路由转发 + 过滤链
路由转发:所谓的路由转发大家可能也都理解。在实际的prod环境中,我们既是项目是一个单体架构的应用,那么也会在生产环境考虑到做高可用,因为要保证我们的系统能够正常的运行,一般情况下都会去做集群或者双机热备等策略!那么其实路由就是建立在集群基础之上的。用户发来的请求根据不同的策略进行分发给系统集群服务器的实例。通常公司采用的技术选型都是nginx+lua做单体的网关服务!
过滤链
网关不单单只是做了请求的路由转发的功能,其实还有很多的公司会在网关层面去做log日志的收集,系统权限的验证,等等一系列的操作,但是归根结底是还同一种思想,那就是在网关层做一系列的横切功能!
nginx+lua
现阶段很多的公司在网关层基本上来说技术选型用的还是nginx+lua去做请求的转发,日志收集,以及系统权限的验证等,但是nginx+lua可不单单的只能做这两项操作,比如这两者做动静分离呀或者其它的东西,我们公司现在就是在商品详情以及商品列表用nginx+lua+ES/redis做的动静分离。当然技术结合起来能解决的问题还是非常多的,因此大家可以有时间自行学习研究!
在微服务中为什么需要服务网关
上述所说的横切功能(以权限校验为例)在微服务系统中可以写在三个位置:
①每个服务自己实现一遍
②写到一个公共的服务中,然后其他所有服务都依赖这个服务
③写到服务网关的前置过滤器中,所有请求过来进行权限校验
第一种,缺点太明显,基本不用;第二种,相较于第一点好很多,代码开发不会冗余,但是有两个缺点:
缺点一:由于每个服务引入了这个公共服务,那么相当于在每个服务中都引入了相同的权限校验的代码,使得每个服务的jar包大小无故增加了一些,尤其是对于使用docker镜像进行部署的场景,jar越小越好;
缺点二:由于每个服务都引入了这个公共服务,那么我们后续升级这个服务可能就比较困难,而且公共服务的功能越多,升级就越难,而且假设我们改变了公共服务中的权限校验的方式,想让所有的服务都去使用新的权限校验方式,我们就需要将之前所有的服务都重新引包,编译部署。
服务网关技术选型
服务网关技术选型运作流程
①服务网关、open-service和service启动时注册到注册中心上去;
②用户请求时直接请求网关,网关做智能路由转发(包括服务发现,负载均衡)到open-service,这其中包含权限校验、监控、限流等操作
③open-service聚合内部service响应,返回给网关,网关再返回给用户
注意点
①增加了网关,多了一层转发(原本用户请求直接访问open-service即可),性能会下降一些(但是下降不大,通常,网关机器性能会很好,而且网关与open-service的访问通常是内网访问,速度很快);
②网关的单点问题:在整个网络调用过程中,一定会有一个单点,可能是网关、nginx、dns服务器等。防止网关单点,可以在网关层前边再挂一台nginx,nginx的性能极高,基本不会挂,这样之后,网关服务就可以不断的添加机器。但是这样一个请求就转发了两次,所以最好的方式是网关单点服务部署在一台牛逼的机器上(通过压测来估算机器的配置),而且nginx与zuul的性能比较,根据国外的一个哥们儿做的实验来看,其实相差不大,zuul是netflix开源的一个用来做网关的开源框架;
③网关要尽量轻。
轻量级的网关技术选型推荐
①开发语言:java + groovy,groovy的好处是网关服务不需要重启就可以②动态的添加filter来实现一些功能;
③微服务基础框架:springboot;
④网关基础组件:netflix zuul;
⑤服务注册中心:zookeeper/eureka/consul;
⑥权限校验:jwt;
⑦API监控:prometheus + grafana;
⑧API统一日志收集:logback + ELK;
⑨压力测试:Jmeter;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