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应用号(公众号小程序)发布了, 哦不, 是内测了, 热闹非凡, 我的微信也被刷屏了。
微信真是厉害, 一个内测的东西能引起这么大的轰动, 当然不排除营销的嫌疑, 也少不了各大自媒体的推波助澜, 甚至连夜推出教程,确实是非常敬业。
我个人不太喜欢凑热闹跟风写文章,因为热点只是一时,文章也很快随风而逝, 我喜欢冷下来以后再看, 时常提醒自己,多写一点能沉淀下来的文章,争取一年后,甚至五年后阅读还有价值的。
但是这一次不太一样, 在各大媒体的鼓噪下,不明真相的群众慌了神,觉得自己好不容易储备的知识要清零了! 尤其是部分手机开发者跑来问我: “欣哥, 这应用号出来以后,我的大Android/大iOS是不是都没用了?”
所以我也看了看,眼界不够, 只能聊一聊技术方面。
Everett Rogers 提过一个技术的扩散曲线, 新技术从引入,到增长起飞,到饱和下降是有一定规律的。 这个微信应用号虽然在社交网络上非常火爆, 但也会遵循这样的规律。
对企业来讲,应用号肯定是又增加了一个分发的渠道,所以不妨评估下, 看看自己的App是否适合入驻微信平台, 要知道虽然入口变了, 依然会有惨烈的竞争,和Appstore, Android市场没什么不同。
对前端的同学来讲,在不用怎么学习新技术的情况下有增加了一个新的平台,这绝对是一大利好。
后端的同学更不会受到影响, 你们开发的服务又多了一个展示的渠道。
对开发App的同学来讲, 首先应用号肯定不会杀死Native App, 这点我深信不疑,因为现在的H5, Javascript 还达不到原生应用的体验。
其次我之前说过很多回, 新技术,新平台的不断涌现出现不正是IT界最典型的特征吗?
我经历过桌面->局域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演变, 每次演变都要比出现一个应用号大的多,技术的变革也要多的多。
应用号毕竟还是出现在移动时代,由微信这个手机应用提供的一个平台而已, 对开发人员来讲, 技术本质还是javascript, css, html 。
其实我最想说的是快速学习的能力是码农的核心竞争力。
新的技术出现了怎么办? 当然是要学习,不但要学,还要快速的学,你能在应用号推出的那个晚上就开发一个简单的应用号,或者连夜推出一个高质量的教程吗?
快速学习的秘诀在哪里?
我粗粗看了看那些教程, 一个应用号是运行在微信平台上的程序, 这个程序 基本上等于 js (程序) + json(配置) + wxss(界面布局)
一个新手看到的可能是如何写javascript去调用那些API, 如何使用组件。
一个高手看到这些,脑子里想的不是如何去使用, 而是站在微信的角度,先思考为什么设计?
界面和操作事件如何绑定? 页面如何跳转? 数据怎么存储? 这个wxss和之前微软推出的XAML有什么区别? ......
类似的问题其实在原生的Android 和iOS上都有, 思想都是想通的, 只是表现形式不同, 载体不同, 你想通了,学起来自然快。
更深层次的思考是,如何才能把这些东西转化成Html5的Web界面, 在浏览器中运行起来? 码农们将来开发的海量小程序怎么管理,部署? 如何保证海量的访问?
至于如何调用应用号提供的API, 如何使用组件, 那完全是一个熟练度的问题了。
所以秘诀就是要努力站在高处往下看, 在学习中多思考, why 要比 how 重要的多, 思考才能进步, 时间久了,快速学习的能力就炼成了。
也许应用号能创造出崭新的业务模式出来, 也许我们正在目睹微信正在创造历史, 作为码农, 要做的不是害怕变化, 而是一直拥抱这种变化。
(完)
文章转自<a href="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xOTc0NzExNg==&mid=2665513332&idx=1&sn=0d3df022bb3d1b2e82f15f50297264b7#rd">码农翻身刘欣</a>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