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秋天开始陆陆续续去图书馆借些杂书看。什么方面的都有,历史,经济,社会,科普,心理。
从这学期开始,感叹起理科女到工科女和那些文科女巨大的差距。细想就连最激进的高三,也没拉下过语文课古诗词的背诵。800字以上的议论文信手胡来,平均分四十五六。
现在说说 微博的内容每次不超三句,感情的表达成为了一大难题。我也在努力地用心体会生活,美好的,呆板的,感受是无时无刻的,写起来却成了空的购物袋,连发票都没有。
书单是要更新了。文学类被推荐的书很多,也借过几本。散文集,一篇一篇地,偶尔看看挺有意思,到了归还期,还了也罢。诗歌最近很喜欢的,文学回忆录也很有趣,木心的书大部分不在逸夫图书馆,只能又借了本《哥伦比亚的倒影》,再翻一遍。
毛姆的《面纱》整本读着很通顺。才借了几天。刚即将读于大卫的译后记时,就想着动手这一篇文字,谈谈我已忘记名字的女主。不巧,后记像极了初中课文要求总结的全文内容和主要思想,希望不会太影响我自己的感受。实际我也忘了差不多吧。能完整翻译出面纱一本完整的小说,译内心一定有我们体会不到的心得。
吸引我的是情节的设计,连贯的对话又刻画出一连串真实的复杂形象。好运让女主有机会可怜以前的自己,尽管思考自己过去的这段路黑暗,坑坑洼洼,一不小心就想放弃。在引言中看到这本书成型于但丁的某段诗句,具象于毛姆在中国的游历见闻。被霍乱扰乱的城市中,几个法国修女维持与矮墙外完全不同的小教会,满族女人和女主的见面,将故事推到高潮。神秘的东方的道,是女主一直想窥探的。当教会的门吱呀关上,她来过见过,修女会为她和她肚里的孩子祈祷。
男主沃尔特最后死在中国小镇。大出乎我的意料。女主知悔,两人已经开始交流,我以为结局会HE,可以趁着孩子的来临趁机解开心结时,男主留下一句“最后死的是狗”就去了。哦,男主至死还是不放过自己,女主还是不爱沃尔特。
查理,多萝西,影射了生活中有血有肉的人。
去做自己该负责的事,没什么了不起。爱上你的责任,生活会有奇迹。
天已黑,初冬的夜晚还是冷。
2016.11.19
南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