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博上看到的年轻人该先攒钱还是先生活的一个热门投票,投票结果6.1万人选择了先攒钱,4.2万人选择了先生活。
支持先攒钱的理由是:人在年轻的时候就是不应该挥霍无度,用心攒下一笔钱,心里会踏实一些,以后生活也会更好一些。在该吃苦的时候就该吃苦,以后才会比较容易收获甜蜜的生活。支持先生活的理由是:新一代年轻人的消费方式已经改变了,毕竟现在花呗。借呗,信用卡,花明天钱做今日事已经见怪不怪了。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声音:要想多赚钱 必先学会好好花钱生活~我们来说说这三种声音背后反映的思维模式。
01.金钱是生活的游戏币:有钱任性没钱认命
支持先攒钱的朋友,无疑对钱与生活的最基本的关系有深切的认识:如果把人生比喻成游乐园,那金钱就是游戏币,人这一生生不带来死不带走,最宝贵的就是这一生的经历体验,如果没有游戏币的支持,很多项目你只能看,但是玩不了。为了多玩几个项目获得酣畅淋漓的体验,不得不先花时间精力去兑换游戏币;
人的幸福感很大程度上在于与重要人、事、物有良好的关系链接,如果不处理好和金钱——这一伴随终生“必需品”的关系,要么是挥霍无度不知其意义,要么被其束缚整日愁苦不堪。
金钱是帮助我们获得美好人生体验的工具,我们应先理清这一生都有什么生活目标,再去想想应该设置什么样的财务目标去匹配它,含糊不清的说要很多钱等于什么也没说,如果能具体描绘出养老需要什么样的生活条件状态:居住环境、消费水平、医疗保障水平等,制定出相应的金额数字,用时间和复利效应去达成,比一句“我想安度晚年”更有实操意义。
02.人赚钱VS钱赚钱:赚钱方式决定你的自由度
在先攒钱还是先生活这个话题的讨论中,包裹中那么一丝丝无奈:攒钱和生活是很难同时共存,想攒钱就要没时间生活,想先享受生活就没时间去赚钱攒钱,其实这背后的思维是——赚钱必须且只能靠时间和劳动。然而拼命的花时间和精力去打拼和劳动,就真的能帮助我们摆脱阶级固化吗?
时间是我们一生最宝贵的资源,我们能自由支配的可以用来比别人打拼努力的时间又有多少呢?油管红人Jay Shetty为我们计算了一下人生的时间分配:
人平均一生的寿命是78年,
睡觉的时间加起来大概是28.3年,占据了我们人生的三分之一;工作的时间占据了我们人生的10.5年;另外有4年时间用在吃吃喝喝;花在电视和社交媒体的时间占据了9.5年;再加上各种乱七八糟的时间花费,留给我们自己真正主动支配的时间有多少呢?其实只有短短9年而已!
也就是说所谓的打拼努力,只不过是把这属于你的自由9年全部用来挥洒汗水而已,天花顶是非常低的;而巴菲特从11岁开始便开始买股票,此后他让自己的钱通过股票、投资增值,也就是用钱赚钱;
1930年出生的他,今年89岁,从11岁就开始解放自己的时间的巴菲特,已经比普通人多活了8.6辈子!这是想靠时间和汗水打拼超越的人,想都不敢想的数字!
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致力于投资者教育的原因,不投资你只能自己干到死,这不是鸡汤而是事实,因为你选择了只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去赚钱的模式,对于让钱帮自己赚钱的模式视而不见。
03.不投资等死,乱投资找死,先从稳健理财开始
由于做投资者教育的关系,通过观察,我发现身边对投资的态度,可以分为两类人:
一种是觉得自己没有钱,也不懂得投资理财,干脆完全不投资,这种情况上面已经说过,是等死行为;另一种呢,是不具备基本的投资知识,上来就碰高风险的股票、期货、金银贵金属等,把自己的血汗钱赔进去,摒弃了理性,沉醉于取胜的赌博心理,我称之为找死行为。
作为我们普通人,投资理财宜早不宜晚,因为赚钱真正靠的是时间和复利,但要先建立起一个投资的框架,从低风险的稳健投资开始,比如指数基金、可转债。
指数基金是一揽子股票,跟踪的是某一个行业或市场的整体水平,分散了风险,同时能让自己的钱跟得上某一经济发展,:比如你买沪深300的指数基金,就等同于你想让你的钱跟得上中国的经济发展;购买标普500指数,同于就等于你想你的钱跟的上美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所以你看,投资真的是一件低成本、无门槛用钱赚钱的不二之选。
可转债是上市公司发行的债券,同时它又有机会转换成股票,具备跟随股票上涨的特征。所以它既有债券保本付息的安全性,又有跟随股票增值的股权属性,是一个低风险高收益的品种,简单的说,它相当于可以保本的股票,那你在安全区域内买入,在获利区间卖出就行了。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接下来我们继续分享投资理财的实操干货~希望大家都能通过学习投资理财,让自己的钱自己赚钱,解放自己的时间,去生活,去享受生命里的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