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无疑是团圆的日子,而在我的记忆力,除了小时候过中秋走亲戚外,之后很少过过中秋,于我而言,它与平日无异。越大节日的氛围也就变得越来越淡,快乐永远是孩子的。
每年中秋,老妈一辈的人还会继续️蒸她们的包子或包些饺子、买些月饼、水果之类。除了闺女回娘家吃顿饭,舅、姨什么的亲戚家也都不去了,最多是再去看看奶奶和姥姥。
而我的奶奶和姥姥离开我们也都十年了,老妈也常年在苏州,别说中秋了,就连过年也都少了些趣味与期待。
不知是心静如水还是个凉薄之人?所有的节日,有无仪式感又何妨呢?
看着家里只有小孩子爱吃的月饼,心想每一个小孩子或许都是甜品的俘虏。看着他们吃得美滋滋的,不由地想起我们小时候的中秋月饼。
中秋节前,趁着天气好,总是坐在大门口或院子里,身前放着装满青核桃的圆竹筐,一手抓着核桃,一手拿着剪刀划着核桃的青衣,然后掏出里面的嫩核桃。看到我们走过来,就把一个核桃放在砖头上,拿着锤子或半个砖头给我们砸核桃吃,没剥几个,她的手指头就已经黑乎乎的了,好几天也洗不掉。等我们跑远了,她便用两条凳子支起席子,把剥了青皮的核桃倒在上面晒。晒干的核桃一部分留作中秋过节用,一部分留到了过年待客。
中秋最忙的要数老爸了,他既要烧柴添火炖肉还要炼猪油。那个时候做月饼都要用猪油,隔壁老韩叔给老爸带来还多猪肉,他们合伙轮流上手,也不知炼了多少天,用了多少肉,我只记得门房里的两个大瓮里面满满的猪油。
老妈和四邻的婶婶带着做月饼要用的面粉、猪油、花生仁、核桃仁、芝麻等材料去做月饼。我们则在家拿着刚出锅的热馍馍夹着猪油和油泼辣椒吃得不亦说乎。奶奶一边拍打着芝麻脱粒,一边笑话我们是爱吃猪油的小馋猫。
天刚擦黑,老妈骑着自行车带着月饼回来了,我们迫不及待地从自行车前筐拿着牛皮纸包着的月饼,揭开绳子,掀开上面盖着的红纸,一块块精美小巧的月饼摆放得整整齐齐。每人拿出一块坐在大门口的石凳上晃着交叉的双腿,一口一口品味着。正美滋滋地哼着歌,突然隔壁的小孩子闯入眼前,一把把我刚咬了不到一半的月饼抢了去,然后就是一番追逐打闹。奶奶见状,回去又拿了两块给我们。
现在想想那五仁月饼意思那也不好吃,那会却吃得津津有味。
我还记得有一块奶奶不知村放了多久的月饼,已经很干了,被我们从她的床头柜里翻了出来,为了把月饼掰开,我们竟然趴在了石翁边沿去掰,没想到还把门牙给磕掉了。
渐渐流行起的豆沙和枣泥馅的月饼,深受小孩子青睐,从此五仁月饼在五人问津,除了上了年纪的长辈们。
在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我们班来了插班生,那会正直中秋,她给我带来了几块莲蓉月饼,我才知道原来月饼这么好吃。我把月饼给奶奶吃,奶奶说这月饼真不错,想想他们那会,吃的月饼都是自己在家蒸的,馅永远都是红糖或椒叶、芝麻、盐。
中秋当天,我们提着月饼,提着装满包子、水果的篮子去姥姥家,舅妈们轮流招待我们,老爸总要和三个舅舅、小姨夫划拳直喝到微醺才罢休。回来时姥姥还会给我们带好多核桃、石榴、枣等。
中秋晚上,老妈把供桌摆到院子里,摆上月饼、核桃、石榴、苹果,说是祭月,祈求团圆之意。
之后家人没在一起过过一个中秋,不是少了这个就是少了那个,中秋不再繁忙,身边的人越来越少。天南海北,一通电话,一句问候,一个节,也算过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