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并不难,做好这几点,就能突飞猛进】
1、近期很多家长咨询精读方法问题,在此做补充。精读的目的是启发孩子思考,养成爱思考的习惯,教孩子会读书。很多小朋友读了很多书,还是不会写作文,大部分是缺乏精读造成的。我认为三大精读法,每个人都应该学会。
2、说说批注,做批注和写阅读题一样,其实都是精读,但是阅读题有参考答案,限制了孩子的思维,让孩子不断品尝失败的滋味,因此没有孩子愿意写阅读题。而批注不一样,因为它没有参考答案。不用担心出错,孩子愿意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有我手写我心得快感。
3、学校的语文课其实也讲批注,但是缺乏实战训练。所以很多孩子还是不会用。而批注和写作一样,只有长期训练,才会硕果累累。所以我建议孩子在阅读课外书时,每一章节不少于10条批注。
4、批注是一种积累,是对文字的咀嚼。有了咀嚼,才能吸收营养。囫囵吞枣的阅读显然也有用,但是要想提升作文能力,非批注不可,因为这是作家最常用的一种方式。
5、刚开始指导孩子批注,不在乎写多少,写得怎么样。写了就好,坚持就好,这和训练作文一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的思考能力,思维深度一定会发生变化。
6、我发现坚持做批注的孩子,思维极其活跃,已能够深入理解作品内容,无论是表达能力还是阅读能力都会上一个新台阶,有了大量的精读的储备,再辅之技巧的点拨,想写出好作文或阅读题,指日可待。
7、说说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对文本整体的梳理,这种梳理有时是一本书,有时是一篇文章。它和批注阅读互为补充,更考验孩子的概括能力,逻辑的条理性。要求孩子学会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来理解问题。
8、学习思维导图,可以从模仿开始。想一百次,都不如下笔一次。大部分孩子模仿三五张图后,就清楚了思维导图的形式。精读一本书的思维导图,可以绘制五棵树:作者介绍、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我的疑问、我的感受。
9、当然也可以围绕一个主题深入探究。如:主要人物的性格,主要事件,给我的启示等。刚开始要教孩子标准的思维导图样式,当孩子掌握方法后,应当打破固有的格式,让孩子绘制个性化的思维导图。
10、说说读后感,无论是读完一本书还是读完一篇文章,写一篇读后感都是有必要的。我们读书的目的是学会思考,最后让别人了解你的想法。写读后感的过程,就是输出想法的过程。把看过的零碎的知识进行整理,显然可以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
11、写读后感的格式也没法固定,但有基本的要求:先读后感。先要学会概括文章内容,再谈感悟。低段的孩子重在概括,高段的孩子要多谈感受。
12、批注、思维导图、读后感的方法并不难,难的是一本接一本,一篇又一篇地进行精读,进行整理。泛读和精读互为补充,一种观其大略,一种以小见大。学会精读,才算得上真正会读书。
13、独乐不如众乐,读书更是如此。一个人读书往往是默读,一群人读书才会有朗朗书声。如果有固定的时间,固定的空间,老师带着读,每个孩子都能畅所欲言,读完有总结,您愿意参加这样的读书会吗?
我是专注于中小学语文辅导的一儒老师,觉得好!记得关注我,留言点赞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