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隐”是中国武侠小说当中一个很美好的想象,拿最近热映的《月上重火》为例,重雪芝与上官透最后的结局选择了归隐山林。郭靖曾经说过,归隐和死亡是英雄的最终归宿,而金庸武侠小说当中,当杨过、小龙女达到武功巅峰时期,选择了归隐,张无忌在反元的大潮当中选择了归隐,《鹿鼎记》流氓韦小宝最后也带着7个老婆归隐。如果不是归隐,就会像乔峰一样,以自我牺牲的方式,才能终止游戏。
“归隐”从哪儿来的?
道家有五行的理论,认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五种基本元素构成的,即金、木、水、火、土,其中土为山谷之人,水是江海之人,他们都代表着隐士,和他们相对应的是属于金的朝廷人士,当然土、水是能够和金相互转化的。也就是说这些隐士,随时都可能成为朝廷人士,而朝廷人士也有可能随时可能归隐。
所以古代儒家一直认为: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也就是说隐士的生活不一定非要远离世俗政治,无论是山野、市井,还是朝堂,都可以归隐。
这些人隐居之后做什么呢?也就是像李子柒一样,耕田务农,做一个自给自足的百姓。当然归隐必须是经历过大风大浪,受过教育、有知识技能之人,他们甘愿退居林下,才是真正的归隐。而一直与田地为伴,种田的百姓,是没有归隐这一说的。
现实里的侠客什么样?
其实《月上重火》当中的江湖已经脱离了世俗政权,完全按照江湖规矩来办事。我们在剧中甚至看不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也没有可以查找的历史人物。世俗当中的保家卫国、安邦兴土等已经和这些江湖人士毫无关系。
早年的武侠并没有脱离世俗政权,拿《水浒传》为例,他们是因为世俗政权当中无法维护正义,因此才要“替天行道”。唐传奇当中聂隐娘,通过政治途径,问题无法解决的时候,才通过江湖的方式去解决。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在韩非看来,儒家和侠客都是动乱的源头,是秩序的对立面,是与庙堂相对立的。也就是说像上官透这一类的侠客,在现实世界里是违法的。
“互吹”才是隐士的本来面目
其实历史上那些所谓的隐士,其实都是装出来的。比如汉朝初年,刘邦为了吸引人才,于是搞出一套察举制,也就是按照本地的人口比例,向中央推荐人才。那么如何鉴别、选取这些人才呢?一条重要的考核那就是名气。
而那些所谓的隐士,就需要多种途径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比如拜师,形成一个共同体,互相吹捧。有些甚至不走寻常路,类似于今天的网红,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让自己爆红。到了王莽时期,为了树立自己的厚待隐士的形象,于是经常采用礼贤下士的态度,和那些“网红”共同炒作。比如公元4年,王莽给学子盖了上万间的宿舍。
而那些隐士也借着皇权抬高自己的身价,比如严光曾是刘秀同学,刘秀登基之后请他来做官,严光就不肯,后来严光去刘秀宫殿当中叙旧,晚上睡觉的时候,故意把脚放到刘秀的肚子上。后来太史官,说严光以下犯上,刘秀不以为然,你看,两个人都获得了好名声。
所谓的归隐,是为了更好的出道,想实现真正实现归隐,是不太可能的。我觉得在《三国演义》当中有一首经典诗词,是罗贯中借诸葛亮之口讲出来的:“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也就是说,你看我现在没事搁这里弹琴,其实我是在等待合适的时机,于是他就等到了刘备。
所以上官透和重雪芝想实现真正的归隐,是非常困难的,也没有真正的归隐。江湖虽然一时归于平静,但是混乱是常态,他们是无法享受安静生活的。
网友评论